申花梯队球员家长的陪读故事——
如果不是妻子患上重病,龚爸会在年初和她一起来到上海,开启全职陪读的第三个年头。他们的儿子叫龚子杰,是申花04梯队的一员,一度还曾越级进入03梯队训练。
生活也好,培养孩子踢球也罢,都是一条路走到底,谁也没法回头。龚爸心里清楚得很,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鼓起勇气继续向前。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徐杨一凡
陪读不是个简单的活。最开始,龚爸龚妈想着的只是管好自己儿子的生活,先是给予他足够的温暖和教育,再想方设法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哪知后来,他们竟然成为了队里所有孩子的爸爸和妈妈。
当时,杨浦基地的伙食差强人意,而在封闭管理的模式之下,外卖是不被允许的,这让孩子们有些苦恼,他们每天光训练就会消耗大把能量,再加上正是身体发育的时候,对饮食的需求也比以往大上不少,于是“吃不惯”和“吃不饱”成了常有的事。
龚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一边为龚子杰准备大补小补的餐食,一边还会做些寿司之类易分享的美食给队里的孩子们补充营养。与此同时,龚爸还时不时叫龚子杰轮流带些队友回家吃饭,雨露均沾地帮助小球员们改善伙食。
队里不少孩子来自天南地北,不是谁都能有家长陪在身边,更不是每位家长都乐意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将时间和精力一股脑儿地花在孩子身上。因此对球队管理和孩子成长的焦虑,成为了家长们共有的情绪,直到龚爸和龚妈的出现,大伙儿松了口气。
除了送吃的,龚爸龚妈还会不厌其烦地帮助孩子们买东西、买水果,而这些事先都要与家长们进行沟通。有时有小队员闹情绪了,两人又做起了生活老师的工作,帮着教练给他们做心理辅导,某些时候还会组织孩子们一起出去吃大餐作为犒劳和鼓励。
龚爸龚妈的辛苦,家长们有目共睹,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他们和孩子们一样把两人视作了最值得信赖的人。孩子有什么事情要帮忙的,第一个想到的是拜托龚爸龚妈,家长有什么事情要了解的,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咨询龚爸龚妈。有时出现了问题或纷争,俱乐部说什么都不管用,只要龚爸龚妈一出面,家长们都愿意做出让步,“他们都非常给我们面子,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是真正为这支队伍付出的人,他们都很尊敬我们。”
当一支球队二三十个孩子或多或少都靠龚爸和龚妈照顾,他们自然忙得团团转,微信消息和电话时常不间断出现,几乎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事实上,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那么简单,甚至还透支了健康,龚妈在后期就因操劳过度患上了高血压,时常头晕脑痛。
龚爸想过少揽或是不再揽这些活,最后都没能成功,“没用啊,家长有问题肯定第一时间问我,我不能不答。我人生最看重的东西就是真诚,我不能因为不想管或少管点,而让自己缺乏真诚。”
回想起这几年的经历,陪着孩子们从杨浦到康桥,龚爸一点儿也不后悔,“这些事情都是我们义务在做,能把这些做好就非常不容易了,上班就别想了。还好孩子们都很懂事,都管我们叫‘干爹干妈’了。”家长们也对两人感激不尽,不管多远、多忙,只要龚爸龚妈开口,就一定会准时赴约,“他们都相信我们的为人,我们和这些家长相处得特别好,都是好兄弟、好姐妹。”
“培养球员,只能鼓起勇气向前走”
培养儿子踢球这么多年,龚爸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比较深入地了解了足球。”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去虹口足球场看申花比赛时的场景,他觉得那样满场蓝色的疯狂特别纯粹,只需几秒就足以让他感动,他当时还写下了一首诗赞叹申花球迷。用龚爸的话说,“蓝血人的忠诚热爱纯粹非常感人,他们通达,拿得起放得下,并且非常大义,有大爱,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群体。”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其中一员。不过,龚爸还没有幻想过未来看儿子在虹足踢球的画面,“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太难了,如果真的实现,我想我都不敢去看呢!”他还没有给儿子定过什么职业生涯的目标,“亲自培养过小孩才知道啊,真正出一个职业球员太难了!”
确实,足球看似是一门简单的运动,谁都能踢上几脚,但做到职业层面才能明白,踢好足球所涉及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从身体素质到战术理解,从临场应变到决断能力,从思维方式到自律与修养,每一项都要刷掉很多人。末了,光有能力还不一定能成功,运气同样也很重要,毕竟伤病曾经让不少球员的大好前途毁于一旦。
“培养球员要有一往直前的决心。不敢回头看,不敢往下看,那是无尽的黑寒的深渊,只能不断鼓起勇气向前走。”龚爸如此感叹道,即使有时候被大环境伤了心,龚爸也依然乐观,“保持信念,对中国足球崛起起到我们一点渺小的作用,决不会轻易放弃。”
龚爸没有算过账,他认为自己和妻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唯一的儿子,不会去计算培养他踢球的花销,但这么些年林林总总加起来,花的钱早就到了七位数。
原本,龚爸龚妈今年也要继续留在上海陪读,然而龚妈不知是否受这些年过度操劳的影响,突发肾炎,又因疫情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双肾坏死,如今在四川的娘家接受定期透析并等待手术通知,回上海的计划只好暂时作废。
让夫妻俩颇感欣慰的是,爸妈不在身边的这一年,龚子杰懂事了许多,既能把生活过得有模有样,在训练中认真刻苦,还时刻关心着妈妈的身体情况。最近,龚子杰放假了,他终于能和爸爸一起好好照顾妈妈了。儿子在身边,龚妈的心情也挺不错的,他们都乐观地相信一定会有好事在不久的将来发生。无论在足球上还是生活中,这个家庭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
从不喜欢,到狂热爱好者
龚爸原本不是个球迷,甚至压根儿就不喜欢足球,在儿子龚子杰开始踢球前,足球之于他不过就是世上繁多体育运动中的一种,但架不住儿子喜欢,龚爸便就随他去了,哪知道如今竟也成为了这项运动的狂热爱好者。
要说龚子杰对足球展现出极大的兴趣,最早还得追溯到他的婴儿时期。那会儿,还在学步车上学走路的他就已经很喜欢摇摇晃晃地去追球了,似乎天生便对那些在地上滚来滚去的玩意儿有着莫大的热情。长大了点,龚子杰开始自己胡闹着踢球,虽说球技没有无师自通,但身体倒是一天比一天健康强壮。再后来,龚子杰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不知是巧合还是注定,他的学校恰好是所足球特色学校,这对他来说大概好比瞌睡时有人递来了枕头。
儿子有多爱踢球,龚爸全都看在眼里,也乐得成全他的这份喜好。在龚子杰三年级的时候,广东新开办了一所足球学校,学校看起来还不错,宣传册上噱头十足,只是学费很贵,要两万多一年,差不多是普通公立学校的几十倍。尽管如此,龚爸还是掏钱送儿子转学去了那里念书,毕竟自己只有这么个儿子,他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在足校里,龚子杰的足球天赋逐渐展露,获得了不少教练的称赞。转折出现在他七年级的时候,当时他在学校里受了点委屈,萌生了想离开这所足校的念头。龚爸在了解儿子的遭遇后,和他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谈话,后者正处在踢球和念书的分岔路口,也确实该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了。龚爸是客家人,当地素来有着“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的社会风气,他当然希望儿子可以好好念书,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但他也是开明的,愿意尊重儿子的个人决定。
在那一场谈话中,龚子杰最终做出了踢球的选择,因为他觉得自己在足球上的天分高过读书考学的能力。龚爸欣然接受了儿子的想法,“不管他选择哪一个,我都是要全力支持,就看他自己的志向。”
与申花结缘,来上海陪读
在确定继续踢球后,龚爸还是带着龚子杰离开了待了五年的足校,开启了外出试训之旅。就在他们考虑该接受哪家俱乐部的邀请的时候,申花梯队教练几次三番打来电话,向他们介绍球队和俱乐部的各项情况,并表达了俱乐部对2004年龄段球员的重视,彼时申花在已有梯队的基础上和杨浦足校共同组建了另一支该年龄段的梯队,“我当时觉得他很有诚意,而且申花的美誉度非常好,于是我们就选择了申花。”
顺理成章地,龚子杰在2017年9月成为了申花杨浦04梯队的一员。七个月后,龚爸和妻子决定来上海陪读。做出这个重大的选择,他们一是考虑到儿子正处在14岁的叛逆年龄段,需要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其次希望能帮助正在长身体的他保证营养摄入,“还有一点是教练建议去陪读,说这个小孩潜力大,值得培养。”
不用多说,放弃在家乡广东的舒适生活,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从零开始,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龚爸本是一家房产公司的营销总监,确定陪读后,他毅然决然辞去了工作。在来上海的路上,平日里就喜欢写诗作词的龚爸还特地用一首诗记录下了自己当时的心情,其中有几句道,“走南闯北,走西闯东/今重来/万般顾虑离本营/何须多坚定。”
于是,在白洋淀球场边上的一套两室户房子里,龚爸龚妈的生活就这样“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