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媒体声音 支持:去企业化是好事反对:改名不该一刀切 改名切忌操之过急 投资人兴趣减弱是致命问题
第A06版:聚焦 2020-12-16
球迷观点

支持:去企业化是好事反对:改名不该一刀切

尽管有些舍不得叫了许多年的“上港”二字,但上港球迷陈先生内心很是支持这项轰轰烈烈的“足坛更名运动”,“去除企业化是职业足球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去除企业名,形成俱乐部自己的品牌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之前足协也推进过球队中性名的政策,但因为执行不坚决而最后无疾而终,因此一刀切的策略是让这样的好政策落地的唯一方法。不论是国安还是泰达、建业,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企业的名字,和上港、恒大没有什么不同。在未来百年俱乐部的发展过程里,25年还是30年的历史和10年、5年的历史并没有什么不同。更何况,国安这样二十几年也不过是一个冠军,上港就几年也有了一个冠军,从品牌价值上来说作为球队的价值是一样的。”

“上海足球历史上有很多好的中性名,从国际到东亚,都是很好的范例,甚至申花也同样可以把这些名字作为参考来取一个真正的中性名。”陈先生补充道,“在我看来,只有城市才是球队和球迷之间最基本的联系,而不能通过企业名来联系。所以,中性名的政策放在百年大计下看,实在是非常好的政策。”

与陈先生相反,申花球迷周先生很不理解“一刀切”的更名政策,他觉得足协可以采取更温和的措施,“中性名是一个好的想法,但一刀切是对中国足球过去二十年历史与文化积淀的破坏。所谓足球文化,核心是球迷,再其次是围绕着球迷的球员、俱乐部和社区。当一个球队的两三代球迷都在看国安和泰达的时候,强行改名就是对球迷共同记忆的破坏,某种程度上便是倒行逆施。国安、泰达、建业都已经成为了比原企业更有影响力、更具价值的品牌,一些足坛新贵的名字根本不能与之同日而语。我认为,更好的政策应该是允许国安、泰达、建业等队保留原有的名字,但倘若他们未来再改名,则必须改成中性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