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第三方背后的漏洞 限薪令为何不影响特谢拉 最闪亮的那颗流星 换个角度看限投与限薪 想入非非
第A02版:专栏 2020-12-16

换个角度看限投与限薪

马德兴

《体坛周报》

副总编辑体坛网总编辑

马德兴

12月14日,中国足协在上海召开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工作会,通报了之前已经广为传播的有关限投、限薪等诸多新举措,也包括职业俱乐部的中性名。尽管从消息传出至今,各方意见与声音不断,但实际上,此次中国足协的限投、限薪的决定恐怕并不仅仅只是中国足协这个层面所做出的决定,因为将其放入当下中国经济的大背景、大形势下,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缘何这次中国足协特别是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的态度如此之强硬。

在中国足协召开这次治理工作会议之前,或许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样一则动向,即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的经济工作,其中释放的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里只说中国足球的情况。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10年来,随着资本的大量介入,中国足球其实是经历了10年的“金元足球”时代,表面看上去,中国足球在资本的大量涌入之后,迅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很多人甚至可以以恒大两夺亚冠、中超球会在亚冠联赛中成绩明显提升作为佐证。但足球之所以足球、足球之所以不完全等于商业,一国或地区的足球水平高低并非取决于资本的多少或者是俱乐部成绩的好坏,根本还是取决于本国或地区足球的参与人数,取决于国字号队伍的竞技成绩,因为足球的社会化程度是其他任何体育项目都无法比拟的。

10年来,资本在中国足球呈现无序的扩张态势,极大地提升了职业足球的门槛,甚至是希望将更多的民众排除在足球的大门之外。举一个最简单的事例,也就是外界极为关注的“职业联赛委员会(职业联盟)”的成立问题上。按照有关方面的精神,“建立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的职业联赛理事会,负责组织和管理职业联赛,合理构建中超、中甲、中乙联赛体系。”这是“足改五十条”中的明确要求。但过去几年来,以恒大、富力、国安、苏宁等为首的部分中超俱乐部却一味地强调组建向工商部门注册的“职业联盟”、而不是“社团法人”资格的“职业联盟”,而且还明确表示只负责“中超”这个级别的职业联赛,不想将“中甲”、“中乙”等级别职业联盟的俱乐部纳入其中。

这其实就是一种“资本说了算”的思想的具体体现,希望将足球这项原本是“大众”的项目变成一个“小众”、少数“有钱人”玩的项目。10年来,中国职业足球中小俱乐部解散、破产的无数,尤其是在2020年初,先后有16家俱乐部因为经济原因“玩不动”而宣布退出或解散,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金元时代”的中国职业足球在少数几家所谓的“豪门”俱乐部的带领下,大肆“烧钱”,大幅度地提升了职业足球的门槛,让更多的中产阶层、小产阶层“玩不起”。

某种程度上,中国足协这一次出台的新政策,让中国职业足球的资本能够“归位”,能在有序的情况下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让职业足球的门槛适当降低,让更多的人可以玩得起,参与其中。从长远角度看,这样的新规对中国足球利大于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