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申城本世纪低温纪录的寒潮天,带来了本地罕见的冰挂景象,也让不少上海人发出了“冰雪奇缘竟在身旁”的感慨。其实,上海虽是一座少雪之城,但凭借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这座城市已成为国家冰雪项目在南方地区的桥头堡。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里,申城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次达到160多万,其中青少年参与人次超过100万。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南方地区桥头堡冰上雪上双翼飞
说起冰雪运动,人们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往往都是冰天雪地的自然条件。不过,上海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一条契合城市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冰雪运动发展之路。
“现在上海打冰球的孩子比早些年多多了,基本每个年龄段都能组织起队伍比赛,不像我家孩子刚打球那会儿,一支队伍都难凑齐。”储女士的儿子龚稼华今年15岁,体育特长是冰球和滑雪,曾代表上海参加过2019年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这两个项目的比赛。一位上海少年,能登上全国冰雪赛场尤其是滑雪赛场,这背后除了有来自家庭的支持外,也少不了本地土壤的培育。
目前,上海拥有12块固定冰场,以及3块季节性的临时冰场,而在滑雪方面,则共有14家滑雪俱乐部(包括较大规模的外滑俱乐部)经营着25处场所。
在拥有了稳定且成规模的场地条件后,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次数也呈现明显上涨态势。2019年,申城市民参加各类冰雪活动(训练)达120多万人次。而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里,申城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次继续增长,达到160多万,其中青少年参与人次超过100万。如今,无论是工作日的下午和晚间时段,还是双休日时段,在申城的冰面和滑雪机场地上,都能见到学员纷至沓来、教练连轴忙碌的热闹场景。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车头效应”的带动下,“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被提了出来,南方地区虽在自然条件上少冰少雪,但同样也为运动的推广与普及献出了一份力。去年夏天,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中国冰雪体能测试大比武”大众体能挑战赛就来到上海,让拥有一定冰雪基础或者仅是爱好运动却尚未冰雪启蒙的上海市民有了同场交流的机会。
北京冬奥倒计时一周年上海将以办滑雪赛相迎
每周三次,周茜都会陪着女儿姚睿暄上雪训练。这里说的“雪”,并非自然降雪,而是更适合南方城市开展滑雪基础训练的室内滑雪模拟机。在将“城市”、“滑雪”、“商业”、“体育科技”等因素结合到一起后,近几年,主打基础培训的滑雪俱乐部在上海多了起来。姚睿暄正是从模拟机上接受滑雪启蒙的众多上海孩子之一。
目前,申城共有14家滑雪俱乐部(包括较大规模的外滑俱乐部)经营着25处场所。而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上海市民参加滑雪运动的人次已达60万。
在申城这份日益看涨的滑雪热度中,既有来自青少年的新鲜力量,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参与,而且不少时候,他们会以亲子齐参与的形式,一同出现在培训班中。周茜便是这样一位从“陪练”发展为“一起练”的家长。“孩子们应该要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我家女儿就是对冰雪运动钟情,既练花滑,也练雪上。因为总陪着她训练,慢慢自己也有了兴趣,所以现在我也是滑雪俱乐部的学员了。”
场地多了,爱好者阵营热闹起来,滑雪运动的氛围也整体向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下月初,上海将以举办一场滑雪赛的形式来迎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纪念,场地类型正是于近些年里在城市内渐渐走红的室内滑雪模拟机。
据了解,考虑到目前上海滑雪项目的民间参与者中以青少年居多,所以本次赛事将是首届市青少年滑雪公开赛。赛事面向6岁(2013年2月4日以后出生)至15岁的青少年(2005年2月4日以后出生)开启报名,项目设置分为单板和双板,而按照年龄和性别则又分出10个组别。另外,比赛现场外还将有主题嘉年华活动,既有冬奥知识竞赛,也有写春联等传统活动,方便市民们同场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