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不踢不相识
第A06版:聚焦 2021-03-08

不踢不相识

——记忆中的“大迟” 李冰

本报记者 李冰

对从2000年开始采访国家队的“老”记们来说,更愿意把迟尚斌叫作“大迟”,因为亲切。跟迟尚斌相识,是足球场上作为“对手”开始的,他踢前锋,我踢后卫,没有球的时候就在一起闲聊,那时的他,年富力强充满了活力,球场上像极了一辆重型坦克。而所有关于他的记忆,也定格在了米卢的那支国家队和十强赛上面。

“站桩中锋”,我们边踢边聊

……站在后场目睹了这一幕,记者和身边的迟尚斌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随即聊起了老一辈球员的技术。“他们(现役国家队球员)这一拨人已经算是好的了,但是跟我们年轻时那会儿相比,还是不够扎实。职业联赛让球员名气大了,挣到钱了,但是你要说基本功的话,你看看有几个比(沈)祥福更扎实的?”

从米卢接手中国国家队到后来参加十强赛的那段时间,对采访国足的记者们来讲,工作环境绝对是“超五星级”的。

与现在划定一个区域只能“远观”而且经常只能观看前15分钟的热身训练不同,除非是正式比赛前演练战术打法需要,米卢所有的训练都是对媒体公开的,而且是零距离公开,队员在场上训练,记者们就站在场边观看,毕竟在米卢看来,当时的中国球员缺少的不是技战术能力,而是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去比赛,以至于每每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而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动不动就封闭“封”出来的。

除了带着球员玩网式足球,米卢的另外一个爱好,就是率领国足教练组跟采访国家队的记者们约战,有时候兴致来了,国家队的训练刚一结束,教练组的比赛便马上开始,以至于当时记者们都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随身带着球衣和球鞋,随时准备开踢。

作为球场上有名的“老赖”,米卢也制定了一系列对国足教练组有利的规定,比如取消越位,虽然这样一来,场上司职记者队中后卫的我经常要一个人面对站在门柱旁边等着喂“饼”到嘴边的金志扬、体能速度俱佳的守门员教练徐弢、能突善跑的沈祥福等几大难以招架的前锋,但由此也让我有了跟站桩式中锋迟尚斌聊天的机会,毕竟米卢给他布置的任务,就是在国家队教练组打反击的时候,把我给“限制”住。

印象很深的一个画面,就是一场比赛中,记者队获得了前场起脚射门的机会,眼看皮球就要贴着立柱进门,守门的马克坚一个漂亮的鱼跃飞身而出,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硬生生将球扑了出去,要知道当时他已经是65岁高龄了。

站在后场目睹了这一幕,记者和身边的迟尚斌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随即聊起了老一辈球员的技术。“他们(现役国家队球员)这一拨人已经算是好的了,但是跟我们年轻时那会儿相比,还是不够扎实。职业联赛让球员名气大了,挣到钱了,但是你要说基本功的话,你看看有几个比(沈)祥福更扎实的?而且联赛踢到现在,国家队一直都是这些老的(队员)在踢,年轻球员根本顶不上来,说到底还是技术能力不够。我们这些人的技术,都是流血流汗练出来的,现在的孩子吃不了苦,光想着出名挣钱,这怎么行呢?”

心热 他是一个好说话的大叔

熟悉的人都知道,迟尚斌绝对是一个面“黑”心热的人。

2000年国足在云南昆明红塔基地集训期间,很多球迷会从昆明市区专程过去观看训练,其中也会有一些大学生甚至中学生,而且因为不是周末,自然便很容易推断出,这些学生有可能是逃课来看国足的。有一次训练开始前,迟尚斌看到场边隔离的铁丝网外趴着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便特意走了过去,问她们为什么不去上课,结果几个小姑娘非常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训练结束后,那几个小姑娘又回到了原处,想要找几名球员签名,但是因为隔了一段距离,球员并没有注意到她们。这个时候,迟尚斌走上前去,从她们手里拿过笔和本子,让队员签好了名,交还给她们的同时也告诉她们,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重,不能因为追星影响功课:“你们得答应我,下次不准再逃课了啊。”

2001年国足参加十强赛期间,随着出线形势日渐明朗,外界对于国足的追崇也日渐高涨,当时记者供职的报社收到一封来自湖北西部一所山村小学的读者来信,表示要向国足大哥哥们勇于战胜困难精神学习的同时,也表达了想要得到一份来自国家队礼物的心愿。

2001年9月27日,中国队在客场对阵阿联酋,此前的备战期间,记者与迟尚斌随口聊到了这件事情,但是因为球队当时正处于出线的关键时期,所以也没太放在心上,结果球队从阿联酋回到沈阳后不久,迟尚斌打来电话,让记者到国足下榻的绿岛酒店一趟,到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他委托酒店的工作人员把一个国足的签名足球通过记者转送给山村小学的孩子们,并且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成为有用之才。这个因为常年执教日晒风吹而脸色黝黑的汉子,在那一刻变成了好说话的大叔,用只属于他的温柔呵护着成长中的幼苗。

面黑 他能镇得住球员

在米卢执教的那支国家队中,作为中方助理教练,迟尚斌的排名并不靠前,尽管从执教成绩来看,曾经连续拿过两次甲A联赛冠军并且在多支球队执教过的他,是成绩最好、资历最深的一个。

米卢来中国执教的时候,可谓是“单枪匹马”,助理教练团队也是在中国足协的帮助下组建起来的,迟尚斌就是最早进入国足教练团队的人选之一。作为之前曾经带领四支不同球队参加过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老江湖”,对于经常绷着脸的迟尚斌,米卢看上去虽然对迟尚斌不太 “感冒”,但是对于他在这支球队当中的作用,实际上却是非常看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迟尚斌)镇得住那些球员。”2002年世界杯之后,一位曾经在国足工作过的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2000年,米卢组建国家队之初,来自大连的球员占据了国足的半壁江山,作为当时甲A乃至亚洲范围内最优秀的球员,不同的足球理念和理解方式,成为米卢执教的最大障碍,毕竟那个时候已经有人公开指责他就是个“饼才(大连方言指一个人没什么才能,没有用的人)”,但是在迟尚斌这位曾经的国足队长和甲A冠军教练面前,不管是范志毅、孙继海这样的留洋球员,还是李明、马明宇这样的本土大佬,都要给上几分面子;而一些看似无解的矛盾和问题,随着迟尚斌的介入,也有了解决的可能,在某国脚婚礼上演的“将相和”一幕中,作为中间人的迟尚斌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调和作用。

身为大连人,迟尚斌的家里曾经也有腌菜的习俗,他自然知道那块压缸石的重要性,而在那支国家队中,他恰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虽然看上去不起眼,却极为重要。

备战十强赛期间,记者曾经跟迟尚斌有过一次闲聊,说到了压缸石的话题,他也就此开起了玩笑:“重要啥啊?不就是两头受气吗?谁都觉得你不是自己这一边的,呵呵。不过话说回来,我跟那帮小子(国足队员)也说了,大家的目标是打进世界杯,人家米卢参加过四次,你们去过几次?有些东西,人家说的是对的,咱们就得听着,没什么服不服的,真要是不服气的话,等你们进了世界杯,有了这个资格再说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