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宇
朱润宇
上周,中国足协再次宣布推迟公布三级联赛俱乐部准入名单。除了6月国足是否能四战全胜,部分球队是去是留也是目前中国足球的一大悬念。对俱乐部而言,重签合同、老板跑路、狸猫换太子等操作,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足协推迟公布名单,与部分中甲、中乙出现的突发事件有关。北体大要求球员重新签订合同、内蒙古中优的老板带着公章失联、新赛季征战中乙的四川华昆打算“借用”冲甲成功的淄博蹴鞠的外壳,直接参加中甲联赛。
对这几个俱乐部而言,他们赶在公布名单前曝出这些新闻,像极了在开学前拼命赶作业的学生。只不过,他们赶出来的作业只对想当甩手掌柜的球队高层有利,对足协、球员都没什么好处。部分遭遇严重欠薪的球员只能开启漫长的讨薪之路,连想要转会都成了问题。
此前,有一支因欠薪而未通过准入的中甲球队被曝出俱乐部高层的年薪高达税后240万元。大概在这些高层看来,整个俱乐部只有自己不能被欠薪,其他人能不能拿到工资就得听天由命。中甲、中乙球队的这些负面新闻,到底是谁的错?显然不能怪足协,毕竟足协也没想到,这些俱乐部会有这种操作。真该背锅的,就是那些认为利益为先的球队高层。
对一个俱乐部而言,高层的决策能够决定球队是否可以稳定运转。不负责任或是无脑式的负责,对俱乐部都没什么好处。就像某支中超球队,为了不更改中性名,出于情怀,投资方宁可以花钱买负债的方式来保住原有的队名。
对球迷来说,作为一支有着近30年历史的球队,投资方此举有情有义。但对作为房地产商的投资方而言,在经济环境越来越规范的情况下,花钱买负债无疑是在给自己找麻烦,毕竟房地产业已经不像之前那样能“横过来走”了。就算是为了情怀,没钱都是白搭。也许近几年里,投资方还能扛起这笔超过20亿元的债务,但这样的局面能够持续多久?并且球迷对他们的好感仅仅在于保住了队名,而不会帮助他们偿还这些债务。如果过了几年,投资方撑不下去,谁来帮忙还债?届时,俱乐部是否会出现和这些中甲、中乙球队一样的问题?
对投资方而言,投资球队并非易事,毕竟球队不是想扔就能扔的破布。从俱乐部的运营,到球队的成绩,都是投资方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