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大足球场上的情侣有点甜
第A12版:校园体育 2021-05-24

大足球场上的情侣有点甜

吴钧雷

李悦心和周士琦因足球相遇

周士琦指导运动员

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同时,“足球育人”逐渐被反复提及。以足球教学为基础,以足球赛事为依托,“育人”是足球发展最高层次的体现,是在球场上进行的一堂教育课,不仅仅是关于强身健体、足球技术的教育,也是关于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队友等意志品质的教育。

只是,仅仅把目光聚焦在足球场上,无法看清“足球育人”的全貌。特别是以大学生足球而言,我们每年都找寻并记录一些球场边发生的“育人”故事。借助足球赛事的平台,以足球为跳板,他们未来人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而这次的主人公,是大学生足球赛场上的一对情侣。

本版撰稿 实习记者 吴钧雷

既是运动员也是主编场内外演绎双重身份

成为上海大学女足的一员后,李悦心的大学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足球的热爱源于初二那年的巴西世界杯,内马尔和梅西在禁区前闪转腾挪,让她体会到了足球的美妙。进入大学之前,足球只是一种兴趣爱好;加入校队后,足球渐渐成为了她的一技之长,成为了繁重的专业课之余必不可少的调剂品。

李悦心对于足球的热爱,有目共睹。上海大学一共有三个校区,她所学专业上课位于嘉定校区,而日常的校队训练在宝山校区。要想赶过去训练,必须坐校内班车,花费半个小时;若是周末有训练,只能搭乘公交,路上时间接近2小时。她笑称,自己是“最痴迷于宝山校区的嘉定学生”。

“抽筋王”的绰号,也是因足球而起。2020下半年,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联赛打响,个别比赛的日期与校内考试周撞车,上大女足陷入用人荒。对于李悦心而言,准备考试之余坚持训练、参赛,是个不小的考验。“我的专业学习强度很大,平时还得去宝山训练,加上天气又冷,我成了队里最容易抽筋的那一个。”她回忆道,“那段时间,只要前一天有训练和比赛,第二天写字都不稳。”

但坚持是有意义的,足球带给了她肉眼可见的改变。“其实小时候我身体不太好,经常去医院。现在开始踢足球,体能成了优势,抽筋反而是小事了。”

球场外,李悦心也找到了另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2019年,经队友介绍,她开始尝试成为一名记者,为一个名为“高校足球圈”的公众号撰稿。该公众号立足于介绍全国很多大学的足球发展现状,其背后的编写团队也由各地高校热爱足球的学生组成。

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采访,是一通与西藏一位体育老师的电话。老师名叫南加巴邓,在家乡的小学里带领孩子踢足球,并亲手用白色涂料和量尺划线,打造了方圆百里第一个足球场。关于文章标题,李悦心起名为“屋脊上的足球场,山脚下的足球赛”。这是她成文速度最快的一篇稿,甚至利用这个机会为那片足球场筹集了一些捐款。

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悦心撰写了近20篇文章,每篇在2000至3000字左右,总量接近5万字,出色的表现让她很快晋升成为主编。每一次采访都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因为大学校园里的足球世界简单而又纯粹,所有人心生热爱才汇聚于此,李悦心从中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从运动员到主编,李悦心觉得她的性格也因足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来我是一个内向、敏感甚至有些自卑的人,而大学的种种经历让我逐渐自信了起来。”不论是场上还是场下,她对足球保有的热情始终没有变过。也正是这份热情,带来了青春岁月里最宝贵的成长。

疫情期间网恋生情故事皆因足球而起

共同点越多的人,越能彼此心心相印。周士琦与李悦心就是如此。

爱情是从网恋开始的。一次机缘巧合下二人被拉至同一微信群后,彼此都注意到了对方。那时,他们的共同点太多了:都在上海念大学、都爱踢球,且都因为疫情不能出门而憋得慌。慢慢地,从简单的文字聊天上升到语音、视频……周士琦在考研结束后,趁着疫情稳定去到李悦心的老家无锡游玩,故事正式拉开序幕。

二人的第一次约会,一起看了西甲毕尔巴鄂竞技对阵巴萨的比赛。疫情期间网恋时,他们就经常边看比赛边打视频电话。事实上,撇去正常的交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会选择与足球一起度过,很多约会都是在球场上进行的。

比如,周士琦带着华师大女足训练时,李悦心会从上大赶去“蹭课”;反过来也是如此,李悦心也会邀请周士琦过来看上大女足的训练,有时教练不在还会让他帮忙指导一下。

在二人的协力撮合下,华师大女足和上大女足在上个月打了一场友谊赛。担任教练时,周士琦会变得特别认真,甚至会提前备好教案,不放弃任何实战锻炼的机会。

有时,这份认真还会让李悦心感到“嫉妒”:“友谊交流嘛又不是正式比赛,他太投入了,根本不会特别关照我,看看我怎么踢。”周士琦的反应略显呆萌:“我身为对面的教练,为什么要关注你?”

外人看来,这对情侣是注定要在一起的。在各自的大学生生活中,足球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们拥有着对足球相同的热爱与坚持,对比赛相同的热情与渴望。更重要的是,足球帮助他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足球育人”的效果大抵如此。当大学生足球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大,足球教育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赛场。更多热爱足球的人参与其中,不仅帮助他们在足球道路上取得突破,还能对更多学生的职业规划产生积极影响。而这也是周士琦立志要做足球教练的主要原因:“对于很多人而言,未来踏入社会后足球技巧可能会生疏,但是从足球中学到的东西是伴随一生的,这件事比赢球重要得多,也是我以后做教练最想传输的观点。”

曾是运动员现任助教追梦从海事到华师大

“热爱”这个词,究竟拥有多大的力量?别的不敢说,至少在下面这个故事里,它让一个航海技术专业的大学生走向了足球教练的道路——他叫周士琦,2016年就读上海海事大学本科,大一便跻身海事男足首发名单,大二时成为校队队长,大三时就任海事足协主席。

多年来,周士琦始终扮演着领袖角色,带领海事足球乘风破浪。“海事队长”与“足协主席”两个身份帮助他以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足球。“当队长和做主席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一个偏感性,一个偏理性。”他说道,“作为队长,要有激情,学会鼓励队友、团结队伍,把氛围凝聚好;做主席,则要为所有爱好足球的学生服务,用心做赛事,传播足球文化,统筹各项事务。”

周士琦对于足球的热爱从很小就开始了。父母一度担心他只顾着踢球不好好学习,故意没收了球鞋,他便穿着普通的运动鞋去学校踢球,一个学期踢破了三双。直到如今,足球依然是他的最爱。涉及到足球的任何事,都会令他无比专注。很多队友对他的评价出奇一致,可总结为三点:刻苦且拼搏、认真又倔强、坚持不言弃——这就是他对足球的态度。

从大二开始,周士琦就定下了报考体育专业研究生的目标,足球是他唯一想做的事。在他最喜欢的一部足球电影《梦的味道》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当我生下来的时候,父母就给了我一切,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两条健康的腿。但生活中还需要什么呢?当我开始喜欢足球的时候发现,人有时候需要一点梦想。”这句话,激励他在足球道路上不断前行。

对于一个非足球专业出身的人而言,想要转行从事足球教育并非易事。在备战考研之前,他在一次比赛中十字韧带撕裂,不得不进行手术,可谓雪上加霜。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的步伐,对于一个心存热爱且绝不言弃的人而言,认准的事情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最终,他以复试第一、总分第四的成绩被华东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录取,为“足球教练”这个梦想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于是,在从海事毕业后的第一年,周士琦再次出现在了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杯赛的现场,以助理教练的全新身份带领华师大女足参赛。不一样的身份,让他对于足球比赛的看法也有了变化。“原来做球员,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赢球。现在不一样了,感觉自己看待足球更加理性了。”回想自己一路为足球而奋斗的经历,他表示,“不管赢多少次、输多少次,只要参与其中,就会有所收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