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短讯 体育公园  组团来到市民身边
第A15版:上海体育 2021-05-24

体育公园 组团来到市民身边

章丽倩

上海的体育公园建设未来更可期 本报记者 陈嘉明 摄

平时你爱去哪里健身锻炼?根据新发布的《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健身房、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已成为消费者经常选择的前三大锻炼场所。而在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中,则明确“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体育公园,它正组团来到市民身边。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到2025年全国将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体育公园

在我们日日生活的上海,其实已陆续开放了十余个大型体育公园。而就在今年年底,万众期待的徐家汇体育公园预计将基本竣工,成为公园名单中的又一重磅所在。

不过,对于已经有些成为时髦词汇的“体育公园”,你真的了解吗?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0亿元,支持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标准足球场和标准田径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六类项目建设。其中,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是“十四五”新增的支持方向。

在刚于上海落幕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不仅有《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的问世,还有另一份报告也与大众见面了,就是——《2021体育公园研究报告》。

《2021体育公园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体育公园在近几年的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社区型、综合型和主题型三种类型的体育公园。不过,目前我国相关机构尚未对体育公园制定明确的设计规范和等级标准。“标准是实践的准则和依据,缺乏对‘体育公园是什么,要建设什么样的体育公园’的共识,政府与企业、政府各部门间将难以达成一致去协力推动体育公园的发展。”

对于体育公园,尽管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共同编制并于近日发布的《“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其中已经给出了一些方向。

该《实施方案》明确,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集合各类运动场地和设施,具备体育健身、运动休闲、赛事竞技和娱乐休憩等多种功能的公园。预计到2025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个,带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体育公园。

“支持新建或改扩建占地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内部的健身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健身步道、健身广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以及配套的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方案》中如是写道。

除此之外,发改委正在研究起草《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按人口规模分级制定建设指导标准,完善规划布局、土地利用、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为体育公园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上海已拥有十多个体育公园

目前,申城的不少大型体育场馆都在加紧建设,预计于今年年底基本竣工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就是其中的代表。

竣工后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它将在保留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和东亚大厦这四大建筑的基础上,再多出一个新的体育综合体。未来,该综合体内不仅会开展多个全民健身项目,体育公园的相关配套餐饮也将入驻。

除了“4+1”的主建筑外,徐家汇体育公园的北侧将配备“有氧公园”,在提升绿化景观的同时,也能满足市民的休憩需求。而在体育公园的南侧,那里则会建设“运动公园”,建成后那里将包括16片不同规格的足球、篮球运动场。同时,新建两条健身步道将环绕整个体育公园。

徐家汇体育公园未来可期,而在申城已经对外开放的体育公园里,不少市民首先想到的则可能是位于嘉定区安亭镇的上海市民体育公园。

上海市民体育公园的一期工程建成于2019年9月,总占地2.8平方公里,包括18片11人制足球场、32片5人制足球场、25片篮球场、停车位800余个,园区绿化率达到35%,是一个融绿地生态环境于一体的体育运动休闲地。自对外开放以来,该体育公园以“公益性定位、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为运营理念,在聚焦足球的基础上,积极履行扩大市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助推长三角体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责任。

未来,上海的体育公园还会如何“做加法”呢?前不久,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在做客“2021上海民生访谈”时做了预告:上海市民体育公园的二期建设已在计划中,另外,位于普陀区的上海市民公园,也将会布局新的功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