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金牌总数 能超过伦敦吗 中国足球也需要安赛龙 送别郎平 奥运战绩辉煌折射防疫成果 享受比赛
第A02版:专栏 2021-08-04

送别郎平

沈雷

沈雷

沈雷

若中国女排出局竟已是7月底的事。虽然原本就不太看好这次卫冕之旅,但走得如此踉跄,还是大大出乎意料。

意料之外的提前出局,倒也给了中国女排充分的时间来消化失败。出局后的两场比赛,女排队员们在场上展现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心态,那种战略上的舒展放松和战术上的咬牙拼斗,才是中国女排最让人熟悉的模样。

女排折戟小组赛落定后,也传出诸多曝料。有的实属猜测,有的确有其事,究竟原因如何,恐怕外界永远得不到答案。毫无疑问,“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一支在一个多月前的世界联赛上,依靠主力阵容依然能展现强大实力的队伍,几乎没有理由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丧失战斗力。种种问题最终体现于技战术之上,吞下苦果也成了某种必然。

对于中国女排,更现实的一个问题是郎平即将离开。在末战之后,队员们含泪送别郎平,是中国女排留给东京奥运会最感人的一幕。无论结果,在这届奥运会后告别球队,是郎平早就设计好的路径。还有四个月就将年满61周岁的郎平,是时候回到家庭,弥补对家人的亏欠。

自2013年4月二度出任中国女排主帅,郎平重塑了这支队伍,她的功绩毋庸赘言。她所重塑的不仅仅是阵容,亦不止新一代女排球员的信心。郎平或许曾想过更多。

五年前在里约,郎平留下过名言——“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何等飒气。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女排就背负起群体情节,“精神”始终是与她们相连最多的标签。而作为“女排精神”登上神坛的最后一位亲历者——郎平,她是现下唯一有资格“祛魅”女排的人选,彻底解开心结,让这支队伍在更“体育”的氛围中延续辉煌。

五年前的胜利时刻,我曾写过一篇女排之文,终结之语是“让时代的归于时代,让体育的归于体育”。郎平最大的遗憾,或许不是这次奥运会的落败,而是终究无法成功“祛魅”。“让体育的归于体育”,是一种美好的设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