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代理主教练毛毅军
申花俱乐部总经理周军
随着申花落入保级组,这个原本以联赛前四名甚至是联赛冠军作为目标的赛季已被提前打上了“失败”的烙印。更衣室矛盾是否存在?管理层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新教练的人选是否敲定?如何看待年龄架构失衡的质疑?如何在保证不降级的前提下起用年轻球员。
面对一系列纷纷扰扰,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周军、申花队代理主教练毛毅军近日接受了《五星足球》的专访。
本报记者 丁梦婕 整理
更衣室内绝对不存在小帮派和钩心斗角,每个球员都是为球队努力。最后几场比赛,我们跟队员有个人交流、小组交流,大家都表达了以集体利益为重。”
【关于成绩和更衣室】
毛毅军——
我从8月7日接手球队,到8月15日一共打了三场比赛,我这三场比赛和崔导当时技战术的思路和打法是有区别的。在崔导的战术思路中,这两名外援达不到他的预期,而在我的体系下,可能更适合他们的发挥,所以在后面几场比赛坚定不移地用他们。
对国安这场球的策略和前两场的高位压迫不同,我们是收缩半场、稳固防守以后坚决打他们薄弱的三个中卫。我们也创造了很多机会。有时候足球就是很难预料的,一下子被进三个球,后面就变得很困难。
我跟两位领导讲了,我做了大量的分析,知己知彼,我们绝对有能力也有实力拿下这场比赛。作为教练来讲,我要去赢得每一场比赛,不会去保1分。一个好的教练肯定要想去赢比赛,而且是建立在有这方面基础的前提下。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更衣室绝对不存在小帮派,不存在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球员都是非常努力、非常尽力地去准备每一场比赛,每一个球员都在为球队的目标而努力。最后几场比赛,我和队员进行了个人的交流、小组的交流、整体的交流,他们都是以集体的利益为重,谁先上、谁后上、谁不上,都绝对地服从我的安排。
周军——
“打国安用五后卫防守保1分,打长传,或摆‘大巴’防守反击。”这是我和吴总(吴晓晖)给毛导的建议。作为管理层不会对一些问题放任不管,我们采取的工作方式是沟通建议,最后决定权一定是当时的主教练,不会去干涉。更不要提“在申花谁(和我)关系好就能踢上球”的说法了。
十几年来,申花只有一种原则:谁有能力谁踢得上球。大家仔细看一看,申花在场上踢球的人是不是都是有能力的?我们从来没有让主教练一定用谁,不用不行。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我们即使有想法也做不到,我们也不是这种性格。说得不好听一点,在很多阶段,连个球队首发我都不知道,我没有权力知道,也不想知道,更也不想让主教练为难。
我有时候和毛指导开玩笑,我们管理层真苦啊,大家所有的“锅”全扣在我们头上。我跟吴总两个人有时候通电话,吴总问我周总啊什么情况啊?我说吴总,我要么给你介绍对手的情况?我可能还知道一点。自己球队的情况我们真不知道,教练也不愿意说,那我觉得我更不应该去干涉了。
【关于崔康熙和老将】
毛毅军——
崔导的一些战术思路、打法确实可能让一些技术型球员觉得踢得不顺,或者说是发挥不出自己的特点,球员心里有一点疙瘩,这是正常的,每个队都有。我作为领队,和周总也做了不少工作。崔导说这场我们要怎么怎么做,队员说怎么又是这种打法,当时我们还得做思想工作。在崔导技战术要求下,我们再做球员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在这个原则下你们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发挥,尽量能够把他们往好的方向引导。
周军——
第一回合德比,我们1比1踢平了海港,上半场是人盯人战术,(场面)非常难看。那场比赛打完以后,球员、领导和球迷没有人高兴。大家就和崔导说:“能不能不这么打了?哪怕输我们也要打出气势来,我们就希望让我们开开心心上去干一场。”
我发觉一个问题,就是封闭式的管理,再加上我们今年的口号可能喊得太高了,完全把球队放在了一个夺冠的、很高调的位置上,造成所有队员心理负担都很重。第一阶段后半程,我们在进赛区的时候心气很高,上来就取得了两连胜。但两连胜后有一个现象,我们遇到了台风,当时我们准备第三场全力以赴踢北京国安,带着这股气的时候正好碰到了台风。那个时候从主教练到队员都不停地问我:“比赛还能踢吗?”他们就是迫切地想踢比赛,觉得连续比赛对那个时候的申花是有利的。结果延期以后,大家心气一下子下降了很多。
疫情、赛制的变化,其实对我们赛季前的布局产生了一些影响。2017年、2019年我们拿了两个足协杯冠军,从管理层、教练组包括整个大环境都觉得,申花缺的是一个联赛冠军。去年我们一些老将碰到了疫情的特殊情况,7月份才开始联赛,打了两个多月的封闭比赛,而且外援回不来的、受伤的都出现了,我们很长时间是全华班。这些老将展现出来的这种状态和斗志是非常大的。
从1995年拿到联赛冠军到现在,申花是历史最悠久的球队,其实我们距离联赛冠军已经很远很远了。从管理层的角度也很迫切地想抓住现在中超改革的机会,想去为球迷再夺取一座联赛的奖杯。我们今年本来准备的是30轮联赛,而且我们有五名外援。为什么有五名外援?因为赛季前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有的外援国家队都没去,我们留住了他们,就是想要冲击前三或是一个冠军。
今年我们有五个外援,大家都觉得你五个人怎么打不过人家,但是大家疏忽了一点,有三个外援是需要磨合的。原本赛程是五天一场,30轮比赛当中,有两天是要训练的,可以在训练中去磨合,但后来三天一场就没有任何时间训练。崔指导有一个特点,外援必须符合他的体系,当然外援我们是和他沟通后一起决定引进的。但是这些外援来了以后所表现出来的有些东西不符合崔导的要求。崔导很简单,你不符合我,要么替补,要么就是打半场。他觉得巴索戈在特殊赛制当中,作为体能储备比较好的外援,可能在最后进行突破反击是有用的。阿德里安是一个好球员,但崔导觉得他在中场对抗硬度上有点欠缺,所以他觉得阿德里安适合替补,当人家体能下降时派他上去。
【关于选帅和年轻化】
周军——
下一个教练是谁,现在来说我还没有答案。我可以很明确地说,贾指导现在不会到申花来,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跟他沟通过;作为奥运会教练回来以后,可能贾指导他自己也没想过执教申花。大家也诟病我们每年都换教练,从1994年开始,申花俱乐部几乎是一年一个教练。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将近30年的申花,为什么一直走不出怪圈?我们再看这些教练,有多少是到了年底,明明人家干得挺好,俱乐部就是一定要换才把他换掉的?基本上都是到了年底得不到大家满意,成绩不到位才被换的。
其实起用年轻球员对管理层来讲是最方便、最容易做的一件事情。如果到时候成绩不好,只要你不走到2019年这个程度就没有问题,我也可以少背一些“锅”,少挨一些骂。但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么做?因为我们还是想利用足协的改革之际有所作为。申花毕竟是一个有温度的俱乐部,那么多的好队员都愿意来,老队员也都是冲着申花的品牌来的,都是零转会费来的,都是放弃了大量的工资。有一个目标我们谈清楚的,他们的职业生涯可能就两三年了,在此期间,你们不是来养老的,必须要拿一个冠军。如果没拿到冠军,是有奖惩制度挂钩的,有些钱都拿不到。其实我们就是想冲一个冠军的。
在保级组,我们之前14轮的积分有优势,所以我们要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但这个“年轻人”要打引号,只能是队内现有的年轻人,外租的那些因为转会窗没有了暂时回不来。对于这些年轻人,在2019年底我们征求过崔指导的意见,当时就是这样规划的,未来2020年、2021年以老将为主,加上外援和朱辰杰、温家宝、马镇等少数年轻人。
申花要考虑的问题是这样的:首先,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影响到原来的规划?如果通过训练,把体系把外援磨合好,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冲击明年的冠军。再加上有些外租在练级的年轻球员,他们成长了,如果把他们召回来,那么是继续冲击联赛冠军还是现在就开始调整战略,以年轻球员为班底,去锻炼这些年轻人?有一点我要肯定地回答,接下去年轻人的机会会有很多。我们会听取广泛的意见,如果大家觉得什么冠军不冠军,不用去想了,就该重用年轻人,那么我们希望在确定保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思路,这不光是用不用老队员的问题了,甚至外援都可能不需要这么多,把机会留给年轻人,这是一个策略,但不是现在就能决定的。这不是一个轻易能下的决定,是要负责任的。
再者,队员的思想工作要做好。曾诚是冲着联赛冠军来的,他也想把自己的状态保持好,外界说得也很容易,曾诚靠边站了,八场比赛都不要他守了。李帅其实挺冤枉的,我也觉得对不起李帅,他确实很累,也希望马镇一直守下去。但是输给长春亚泰后,毛导看到马镇这个情况,不太敢继续试了。去年的亚冠和之前的2019年联赛,刘若钒一直是有机会的,但被骂得最多的也是他。
未来的申花要去适应一个新时代,要做很多准备。当然,未来发展年轻力量,培养年轻人,这是一个趋势,是无需质疑的。只是在这个趋势中怎么样去合理地运作好,这是有讲究、有策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