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家乡竖起看板
李发彬(右)与女友拥抱
姜冉馨回到上海
庞伟回顾了备战及参赛经历
陈梦谈奥运感悟
黄东萍谈羽毛球混双团结精神
汪顺分享参赛故事
卢云秀谈奥林匹克精神
金博洋谈备战北京冬奥会
这两天,不少从东京奥运会凯旋的中国奥运健儿结束了21天的隔离,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到省(市)队参加训练。下个月就是全运会了,在隔离的三周里,运动员无法正常训练,竞技状态自然受到影响。接下去的时间里,他们会努力调整自我,以平稳的心态迎接又一次挑战。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张立
备战全运中
全红婵不回家
本届东京奥运会年龄最小的冠军全红婵8月10日回国,根据入境防疫政策,还有一周才能结束隔离。但她早早做了决定,隔离一结束就直接飞到广东省队参加封闭集训。
全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将于9月10日进行。届时,留给全红婵准备的时间只有10天。如果她能加冕全运金牌,那将成为跳台界真正的王者。毕竟能同时在奥运赛场以及全运会夺冠的跳水运动员屈指可数。
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三跳满分的表现惊艳了无数人,但回到国内赛场,与她同台竞技的有奥运冠军张家齐、陈芋汐、任茜,世锦赛冠军司雅杰以及好几个全国冠军,想要力压群雄、复制东京奇迹,难度不小。
同时,全红婵另一个不回家的理由是如今守在她家村口的记者和网友非常多,一旦她回家,势必会引发轰动和混乱。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全红婵在全运会结束后再回家更合适。只是苦了她的父母,还要多等半个月才能见到思念已久的女儿了。
李发彬不太可能再“金鸡独立”了
周一下午,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1公斤冠军李发彬结束21天的隔离返回福建。在机场,李发彬的女朋友汤凯丽和大家一起等待英雄归来。
提起男友,她竟红了眼眶。“他靠自律和努力取得今天的成绩,一直坚持下来,我看着他一路走来,很心疼他,也很欣赏他。”在相恋八年的女友心中,小李除了不能常常陪伴身边外,是个满分男朋友。
李发彬走出机场的第一时间和久别的女友深情相拥。看着有那么多接机的人,性格开朗的他直呼,“这么大阵仗,吓到我了。”随后,小李表示全运会马上就开始了,自己目前最想做的是抓紧时间做好训练,把水平恢复到最佳状态,在即将举行的全运会上为家乡再取得好成绩。但因时间紧迫,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运动量要比以往大,他将和教练多沟通,制定方案,甚至周末的休息时间也要加强训练。
当被问到是否还会在比赛中来一次“金鸡独立”时,李发彬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正常去举会比较好,毕竟(金鸡独立)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让大家担心也不好。”他还希望自己的金牌能够影响到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助力全民健身。“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把身体锻炼好了,才能更好地去做其他事情。”
上海姑娘姜冉馨奖牌收进盒子里
东京奥运会上,来自上海的姜冉馨拿下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金牌。8月20日,她结束隔离,回到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射击射箭中心,开始全身心地备战全运会。
“我到现在都没觉得自己是奥运冠军。”这位“00后”小将对于“奥运冠军”这个头衔,至今仍一笑而过。女子10米气手枪比赛结束后,她把奖牌卷了卷就放在行李箱里。当时,姜冉馨在女子10米气手枪项目中摘铜。一打完,她就忙着收拾行李,然后进行核酸检测。完成后,她就跑到看台上,像观众一样看其他运动员比赛。混双拿到金牌后,她把两块奖牌放在了一起。回到家后,姜冉馨也没给两枚奖牌进行包装保护,更没有挂在墙上显眼的地方,而是随意放进盒子里,摆在桌子上。在她看来,奥运冠军的头衔并没有给她的生活带来太多改变。
“找我拍照的人会多一点,但只是有人知道,不是很多。我们这批年轻运动员对奥运冠军头衔不是特别‘在意’,也没觉得大家认得我。”人淡如菊的姜冉馨觉得射击是一个“学无止境的事情”,她更在意“追逐冠军的过程”。当被问到“是否期待巴黎奥运会”时,她赶忙回应道:“这个我真没想过,我喜欢给自己定小目标,三年后的问题太远了。”她淡然地说,“东京奥运会过去了,从领奖台上下来了,这是全新的开始,要重新研究动作,脚踏实地把每一步走好,为以后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回顾过往的八年职业经历,姜冉馨说射击训练是十分枯燥无味的,但因为自己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让她有无限的动力去坚持它。在隔离期间,小姜尝试了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直播和Vlog,努力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北体大研究生“冠军班”开班会了
北京体育大学有个特殊的研究生班,里面有许多奥运冠军。从奖牌榜看,在读“冠军班”学生及历届校友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共斩获12枚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并在多个项目中取得历史性突破。
为庆祝研究生“冠军班”的奥运健儿们结束隔离,8月20日,“冠军班”通过线上方式举办了“传播奥运精神 汲取奋斗力量”主题班会。参加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游泳、跳水、击剑、射击、体操、拳击、田径、赛艇等24个项目的39名历届“冠军班”学生参加班会。
第一次奥运会就拿下兵乓球女单和女团两枚金牌的“双金王”陈梦是2017级“冠军班”的一员。班会上,她表示中国乒乓球取得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乒乓球人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由此可见,体育精神是需要传承的。“希望北京体育大学的学子们都能传承光荣传统,铭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中‘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嘱托,尽己所能为学校争得荣誉,为祖国争得荣光。”
来自2018级“冠军班”的巩立姣在东京夺得女子铅球金牌,这是中国奥运历史上的首枚田赛项目金牌。她的同班同学孙一文夺得女子个人重剑金牌,也是中国击剑奥运史上首枚女重个人金牌。
2019级“冠军班”的汪顺以刷新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得男子200米混合泳金牌,这是中国男子混合泳奥运会历史上的首金,也打破了美国选手对该项目长达17年的“垄断”。班会上,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参赛时的一些小故事,还特别感谢学校的老师们在备战阶段帮助自己在理论方面获得很大的提高。他表示,今后还要加强对党的理论学习,向革命先辈学习,找到正能量的灯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取得新的成绩。
2020级“冠军班”里的东京奥运冠军都是女将。帆船女子帆板冠军卢云秀、500米双人划艇金牌得主徐晓诗、羽毛球混双冠军黄东萍都出自这个班。卢云秀感慨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的强力支持和身边许多人的帮助。她说参加奥运的经历给自己留下最宝贵的财富不仅是竞技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永远激励自己积极向上、勇敢乐观的奥林匹克精神。最近看到仍处于战乱中的一些国家时,她庆幸自己生活在中国,“我们要做的就是跟着党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黄东萍也分享了心得,“我感受最深的是体育中的团结精神。在羽毛球混双比赛中,要达到‘1+1>2’的效果,需要与队友彼此完全信任和默契配合。此外,信念坚定非常重要,用正能量的方式去对待每一个问题,说服自己坚持下去,终能克服所有困难。”
受邀参加班会的37岁“大师哥”吕小军已毕业多年。此次东京奥运会,他夺下举重男子81公斤级的冠军,成为奥运历史上年龄最大的举重冠军。这是他参加的第三届奥运会,此前他获得了伦敦奥运会男子77公斤级金牌、里约奥运会这个项目的银牌。有意思的是,吕小军还被媒体形容为体育界的“李子柒”,他是目前中国举重运动员中在海外人气最高的“顶流明星”。2019年世界举重锦标赛期间,他的一段5分钟日常训练片段,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有超过400万次观看量,成为除姚明之外在海外观看量最多的中国运动员视频。更有趣的是,吕小军夺冠后,现场的一位裁判秒变粉丝,走到他身边索要签名。
东京奥运会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冠军庞伟也曾是北体大“冠军班”的一员。作为一名四次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他坦言此次备战与以往不同。“在疫情封闭训练期间,得益于国家体育总局、中心和学校的帮助,我才能在思想政治、竞技水平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这块金牌是集体的荣誉。”庞伟期待未来能更加努力地为射击项目发展、为祖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多积极贡献。
还有东京奥运会上的“传奇”苏炳添,他以9秒83的成绩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此项目决赛的中国运动员。从表面来看,苏炳添不是“冠军班”学生,但他却是北京体育大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备战奥运会期间,他还在写博士论文。结束隔离后,他依旧一边训练,一边继续自己的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