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斩获2金1银1铜共4枚奖牌。其中,不少老将起了带头作用,给小将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周三深夜,作为男队的老大哥,武大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告别本次冬奥会之旅。27岁的他在文中表示,“曾经有考虑过北京冬奥会后是不是退役,但当我真的站在赛场上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根本舍不得说再见,舍不得离开这个我深深爱着的项目,只要国家需要,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一直站在冰场上。绝不认怂。”
而女队领袖,今年已是29岁“高龄”的范可新和队友一起夺得了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比赛的铜牌后,特地俯身亲吻了冰面。当被问到此举是否意为着和赛场告别?范可新连忙否认,“我亲吻冰面是因为看到上面有‘Beijing’的字样。这个吻是一个开始,不是要退役。因为我终于夺得奥运冠军了,这是我的开始。我之前也和记者们开了个玩笑,我说我刚29岁,有国外的选手到50岁还参赛呢。我还年轻,我也有能力,更重要的是我还喜欢这个项目。”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张立
武大靖:只要身体允许绝不认怂
中国短道速滑队是冬奥赛场上绝对的王者之师,在北京冬奥会前,中国冬奥代表团在所参加的历届冬奥会上获得的13枚金牌中,有10枚是来自短道速滑。
武大靖是国内短道速滑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从索契到平昌再到北京,他见证了中国短道速滑的成长和一批批队友的离开。从小学第一次上冰到27岁第三次参加奥运会,武大靖二十年来一直默默地坚守在赛道上,不断突破自我,为国争光。
本届冬奥会,武大靖和队友搭档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比赛中夺金,为中国队取得开门红。但在随后进行的男子1000米和500米比赛中,武大靖1000米仅获得第4名,500米更是受到了韩国对手黄大宪的干扰,最终半决赛出局。更不幸的是,在16日晚的收官之战——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武大靖、任子威、李文龙、孙龙、张添翼组成的中国接力队因为孙龙出现失误摔出赛道,仅排名第五。由此,武大靖本届冬奥会仅获得1枚团体赛金牌,对于这一结果,他很是不甘。特别在500米项目上,索契摘银、平昌夺金的武大靖有夺冠的实力,却没有卫冕成功。
武大靖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我的第三届冬奥会之旅结束了,感谢国家的培养,感谢各部门领导的关怀,感谢所有为了北京冬奥会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你们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盛会。感谢这个备战周期一起并肩作战的团队,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这个优秀集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和荣誉。感谢我亲爱的家人,你们给我无条件的支持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也同样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你们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动力。感谢我最热爱的短道速滑,我们互相陪伴了二十年,每次起床之后想到今天要上冰和训练让我感到安心和踏实,我很感谢我们彼此毫无保留地付出和支撑,我想这就是短道速滑带给我的生命质感。感谢所有人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相信在那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下中国短道速滑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也会一直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据统计显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后的12天里,武大靖一共发了50条微博,总阅读量超84亿,其中15个话题冲上了榜单第一。如此高的关注度,也是对他实力的肯定。尽管这次北京冬奥之行并不圆满,但武大靖依旧对短道速滑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
范可新:亲吻冰面只是新的开始
和武大靖一样,范可新也是冬奥会的“三朝元老”。在本次冬奥会上,她与曲春雨,任子威和武大靖一起拿到了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的金牌。在随后的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A组决赛中,她和曲春雨、张楚桐、张雨婷组成的中国接力队收获了一枚铜牌。赛后,范可新深情亲吻冰面,很多人都认为她可能要告别赛场了。
算起来,当年那个首次亮相索契冬奥会就拿到1000米银牌的小范如今已然是全队年龄最大的老将。中国队在3000米接力决赛派出的四人阵容中,29岁的范可新是经验最丰富的一位。她在最后一圈反超加拿大选手,这才帮中国队争得了一枚铜牌。在领奖前,范可新还特地为队友们设计了一个“超人亮相”的登上领奖台的动作,这是因为在她看来,队里的每一位姑娘都超越了自己的极限,都是“超人”。
作为世锦赛500米“五冠王”,今年是范可新进入短道速滑国家队的第12年,而她担任国家队女队接力阵容的第2棒,也有12年之久。这次终于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范可新也算是圆梦了。赛前赛后,她每天都鼓励队友们,希望大家在奥运赛场不留遗憾。“因为我参加过两次冬奥会了,所以我能体会到在那一刻有多无助,我不希望她们走我这样的路。”
尽管四年前在平昌颗粒无收,但范可新永远都是积极且昂扬向上的。那看似告别的一幕,于范可新而言,却是新的开始。“我亲吻冰面是因为这只是一个开始,不是要退役。”范可新直言赛场上将满50岁的德国速度滑冰老将克劳迪亚·利希施泰纳给了自己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我刚29岁,我觉得我还有能力,我还喜欢这个项目。只要国家队需要我,短道速滑需要我,我永远都会站在这块冰面上。”
女队当陪练被打击
没天赋苦练成里程碑人物
现在的武大靖早已功成名就,但回顾他的成长史,就能发现其一路走来并不顺利。相比谷爱凌、苏翊鸣那种“天才”运动员,“几乎没有天赋”,是老师对他的真实评价。
1994年夏天,武大靖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那儿一到冬天就冰天雪地,被誉为冰雪文化名城,每年都会向国家输送不少冰雪运动员。但武大靖10岁第一次上冰,穿的第一双冰鞋就没选对,妈妈错给他买成了练大道用的。而父亲嫌当职业运动员太累,极力反对他走这条路。但武大靖态度很坚决,每天早上4点天还没亮就去业余班训练,6点半训练结束再去学校。他把短道速滑运动员李佳军当作榜样,默默激励自己一定要拿到冠军。“当时的武大靖身材瘦小,但毅力可嘉。每天凌晨4点,他就会去室外训练场训练,有时候温度甚至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他的启蒙教练李军这样评价爱徒。
16岁那年,武大靖入选国家队,但由于跟不上男队的速度,只能被安排去女队做陪练。当时,他短距离滑不过范可新,长距离又滑不过周洋。教练直言他没有天赋,理解力差。当时的武大靖每天都提心吊胆,怕一觉醒来被发回地方队。于是,他只能愈加努力,一遍遍反复观看自己与对手比赛的视频,寻找自己的缺陷并且疯狂训练。而体能是武大靖的弱项,他就拼了命地蹬重力自行车,加练跑步。为了控制体重,武大靖常年控制饮食结构,无论出席什么活动,他都始终守着面前一盘豆腐青菜,不吃肉,碳酸饮料也一口不尝。
终于,武大靖有了参加世界级比赛的机会,一路奔流。由于常年穿着冰鞋训练,他的脚早已被磨出了老茧,起了不少水泡。武大靖笑言自己有一双“很丑的脚”,看起来像50岁。但这双严重变形的脚承载着他冠军的荣誉。
永不言退的武大靖期待和大家米兰见。但正如王濛所言,“你已经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了,你不再需要用什么去证明自己。人人都在跟你说米兰,那我就自私一点吧,我希望你快乐,你能永远拥有你想拥有的人生,冰场也好,场外也罢,你健康幸福快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