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科技强国这次破圈了 “中国风”吹向世界 有些人生而平凡,却因平凡而伟大
第A10版:2022北京冬奥会特刊 2022-02-18

“中国风”吹向世界

时间过得真快,从2月2日入住闭环酒店,开始采访中国队首个比赛项目——冰壶混双,到经历无与伦比的开幕式;从现场采访中国代表团依靠短道速滑拿下首金,到现场见证谷爱凌在首钢大跳台的惊天一跳逆转夺金,以及发布会的精彩发言让全网点赞;从第一次在云顶见到“小栓子”,听他赛后发布会娓娓道来,到听到高亭宇夺金后在发布会上一句“隔路”让外国记者听不懂、南方记者听不明白……

冬奥会的采访,给每个记者都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瞬间。目前,冬奥会比赛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健儿的夺金点已经所剩无几。在剩下的时间里,更多任务就是参与。为什么要用“参与”这个词?因为中国真的不算是冰雪项目强国。不要忘了,在上届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只获得了一块金牌。但由于举办冬奥会,中国目前已经有超过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所以,我们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冰雪大国。但距离冰雪强国,还有一段不简单的路需要走。

通过冬奥会的举办,不仅带火了顶流冰墩墩,更让许多中国运动员,特别是苏翊鸣、谷爱凌这样的年轻一代偶像,知名度暴涨。苏翊鸣和谷爱凌在赛场上的表现以及通过社交媒体展现的生活中的行事作风,与传统体制内的运动员有明显的区别。

15日晚,元宵节之夜,我在张家口的颁奖广场亲眼看到了徐梦桃和谷爱凌的颁奖仪式,并通过现场大屏幕看到了北京颁奖广场苏翊鸣的颁奖。可以说,他们在颁奖仪式上的风格,差别非常大。

参加四届冬奥会终于收获金牌的徐梦桃,从站在领奖台旁边就开始忍不住自己的泪水。当国歌响起,徐梦桃几乎哭出了声。像她这样传统举国体制培养出的运动员,爱国是刻在骨子里的。历经四届冬奥会才圆梦,辛酸苦辣唯有自己知道。

而接下来,苏翊鸣在颁奖仪式上,当他挂上金牌的时刻,这个即将迎来18岁生日的大男孩笑得那么灿烂,那么阳光。随后,他马上和银牌及铜牌得主分享他的快乐,和他们有说有笑。当国歌奏响,苏翊鸣摘掉帽子,跟着唱起了国歌。而谷爱凌,则是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配上红色的领奖服显得极为时尚。在颁奖仪式上,她落落大方、举止文雅。

徐梦桃的落泪式领奖,苏翊鸣的分享式领奖,以及谷爱凌的时尚范领奖。风格完全不同,但他们爱国的心,却没有任何区别。徐梦桃忍住伤病,为了祖国的荣誉坚持四届冬奥会;苏翊鸣从14岁成为职业单板滑手,就把目标定在祖国举办的冬奥会上为国争光。当梦想成真的一刻,他抱着教练号啕大哭的视频让每个人泪目;而谷爱凌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击外国记者,表明她的爱国立场的视频,成为热搜第一。

冬奥会,真的是一场让全世界更加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的盛宴。我在媒体中心,可以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他们在餐厅用手机拍摄机器人自动上菜的视频,许多外国记者可以熟练地使用筷子吃饭,甚至用筷子吃西餐。在赛场,我见到了美属萨摩亚那位“光膀子”举牌的小哥,我问他开幕式那天冷吗?他说不冷。我说你为啥现在穿着棉服呢?他冲我笑了笑。我还见到过谷爱凌夺金后安慰银牌得主,见过苏翊鸣夺金后银牌和铜牌选手上来祝贺。还有羽生结弦宁可卫冕失败也要冲击4A的执念。

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文化交织,处处闪耀着光芒。它的魅力,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