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取得了多项历史性的突破,闫文港在钢架雪车项目中赢得的铜牌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这体现了中国在此项运动中的长足进步,更彰显了中国科技和中国制造的力量。此外,尹正取得的第5名以及赵丹在女子项目中取得的第9名都是历史性的突破,为中国代表团和运动员喝彩,但我们同样应该把掌声和鲜花送给成功背后的英雄——来自奥地利的总教练安德里亚·施密德。
本报记者 林龙
施密德是钢架雪车项目中的世界级大师,也许是钢架雪车运动史上最伟大的大师。正是因为他在三年前的加入让中国钢架雪车队伍有了腾飞式的进步,军功章里必须要为他留有一席之地。在现代体育世界里,雄心勃勃的团队经常会请一些杰出的大师,希望能共同创造历史,但不成功的例子并不罕见。双方要么缺少足够的磨合,要么缺少统一的理念。但中国队的成功证明了,施密德和中国钢架雪车队之间的合作几乎完美。
成功源自施密德过往的丰富经验,以及他入队以来的耐心和专注。他的沟通技巧也让人赞不绝口,还有他对技术细节的敏锐洞察力和掌控。在他的带领下,中国队从一开始就制定了全面的科学训练计划和全方位的医疗支持以确保自己处于该项运动的世界最前沿。在做决定时,施密德也保留了更大的回旋余地,这是他个人强大自信力的体现。“钢架雪车没有更多的秘密,你需要拥有世界最好的运动员,你需要一个支持运动员发展的项目,你需要一个团队来帮助他们从细节上去实现目标。”从第一天开始,施密德就一直试图把自己从业几十年的自信心灌输给中国的运动员们。
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就期望在冬奥会上赢得突破,这个任务并不容易,“根据我的经验,运动员一般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才会在国际巡回赛上赢得奖牌。”施密德对中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对项目付出的努力赞叹不已:“当我看到他们在那段时间能进入到前10名的时候,我非常惊叹,也很欣慰。”施密德回忆说,“这是团队的胜利。”
对于中国队此次赢得的突破性成绩,施密德有着比别人更多的冷静:“我们要清楚看到和德国队的差距,但这并非一朝一夕能追上的。”施密德介绍,德国队拥有四条专业的赛道,而中国只不过是刚刚借冬奥会的春风修好一个赛道,“德国人都是很小的时候就到专业赛道上去训练和比赛,但对我们的运动员而言,钢架雪车只是一个新事物。”但施密德对中国队的未来信心大于焦虑:“你看,我们已经赢得了一枚奖牌,缩小了差距。这项赛事需要的就是冰期,冰期……还有经验,经验……可我们现在有了赛道,要做的就是去继续做下去,学习、发展,然后融入到这项运动中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此前施密德曾带中国队到国外去训练和比赛,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缺少赛道。“因为冰道各有不同。你适应了一条,可到了另一个赛道,你就会发现一切都不同。”这是他多年宝贵经验的价值。“这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但如果运动队能得到足够的支持,那么,这种经验就是可以获取到的。”
对于钢架雪车运动在中国的未来,施密德的建议颇能引人深思:“如果只看最终的结果是不是能够夺牌,那就是该项运动唯一的错误。兴趣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到这项运动当中,也许是一代人,也许是两代人。但,中国的潜力巨大!”
钢架雪车的世界级大师
奥委会为他颁发终身成就奖
本报记者 林龙
安德里亚·施密德是世界钢架雪车运动史上最成功的运动员之一。不能去掉“之一”,并非他不够优秀,而是该项运动在1948年就退出了冬奥会,然后在2002年才重新回到冬奥会的正式比赛之列,而此时他早已退役。
1980年代是施密德一统钢架雪车运动的年代,他曾和瑞士人Barachhi一起从1984年到1988年期间主宰了欧洲锦标赛。1986/1987赛季他率领奥地利队成为第一个赢得钢架雪车世界杯冠军的队伍,个人赢得1987年世界杯总冠军。1993年,他再在拉普拉涅赢得世界冠军。之后不久,施密德选择退役。在成为奥地利钢架雪车队的教练之后,他率队赢得无数荣誉。自钢架雪车从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开始重新回归正式比赛项目以来,施密德作为英国钢架雪车队的教练,创下每届冬奥会都能赢得金牌的骄人战绩,先后有10名英国运动员在他的带领下赢得过奥运会奖牌。
平昌冬奥会,施密德指导亚诺尔德赢得女子钢架雪车金牌之后,功成身退。同年的10月份,施密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的国际奥委会颁奖典礼上被授予了“教练员终身成就奖”。这是一个教练员的最高荣誉,而施密德也因此而成为钢架雪车运动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大师。
欧洲是冬雪项目的发达地区,在赢得作为教练员的最高荣誉之后,施密德在欧洲已无欲无求,率领新兴国家去创造历史则成了他新的追求,这与中国队在雪橇雪车项目上寻求突破的目标不谋而合。于是,双方于2019年成功牵手,并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写就了成功的佳话。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与施密德此前率领奥地利或者英国队赢得的世界冠军有着同样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