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
“于大宝为什么不向前跑?”“‘散步式进攻’是否过于消极?”在国足和沙特的比赛后,质疑声此起彼伏,舆论发酵至今不息。
回顾事发的场景,慢吞吞的于大宝确实和前面不远处左冲右突的戴伟浚形成了过于鲜明的对比,按照常理,于大宝应该尽快跟上,在稍微近一些的位置接应戴伟浚。
即便考虑到于大宝没有速度优势,即便考虑到他在国安俱乐部时打的是后卫,面临角色切换的挑战,但是,在一个快速反击的比赛场景中,保持较快的反应和跑动速度,仍然是任何一个国脚级球员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相比起这一场景,于大宝在戴伟浚丢失球权后的表现更值得商榷。当时他两手一摊,一脸失望。一方面,他失望显然是因为戴伟浚没有“领会”他的意思与之打配合,但是从场面具体来看,其实是于大宝自己没有积极为配合创造出更好的机会;另一方面,于大宝在场上对一位不遗余力冲锋陷阵的国家队的新人队友毫不掩饰自己的抱怨。
对于于大宝的批评,一度有发酵上升到网络暴力的倾向,这和他在比赛中的过失程度是不太相衬的。戴伟浚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积极拼抢的精神风貌,当然值得赞扬和提倡,毕竟球迷对于国足精气神的召唤久矣,但是,是否踢出“精气神”不应该成为分析比赛的唯一维度;足球是复杂的,积极拼抢也不应该作为评判一个球员是否敬业的唯一标准。
但是,这样的印象固然刻板,要怪也只能怪国足漫长的低迷,已经让球迷逐渐放弃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和从更高维度分析比赛的欲望。于大宝也许不是真的在散步,但这个场景仍然真切地投射和浓缩了球迷对国足漫长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