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相识于微时,相伴二十载
第A04版:东体20年 2022-05-18

相识于微时,相伴二十载

徐根宝

徐根宝

中国足球名宿

2000年,中国的职业足球联赛非常热闹,我却悄然离开一线到崇明建设足球基地,在此过程中,《东方体育日报》和其前身《新民体育报》对我始终保持着关注。希望《东方体育日报》越办越好,共同见证中国足球走过寒冬,共同记录中国体育取得新发展、新成就!

2000年,中国的职业足球联赛非常热闹,我却悄然离开一线到崇明建设足球基地,在此过程中,《东方体育日报》和其前身《新民体育报》对我始终保持着关注。报社几任领导、记者,包括徐克仁、张德祥、何斌、杜旻、季方等,都毫无保留地支持我的工作。2002年5月,《东方体育日报》正式创刊后不久,专门给基地做了总计达六个整版的系列报道,记者采访深入、阐述全面,引起外界对这片偏僻足球土壤的关注,产生巨大反响,连市领导也来电话鼓励我。

基地创办之初条件较差,经济上尤其困难。“东体”报社专门要求记者,来采访时必须全额支付食宿费用。一次有个年轻的摄影记者不了解情况,按照门市折扣价付了钱,因此挨了报社领导严厉批评。我得知后坚决不收“补差价”,结果他们还是以其他消费形式补足……现在而言,这开支对于报社和我们基地的运营微不足道,但这件事足以看出“东体”对基地和我个人的支持力度。相比之前风光的在国字号执教和甲A风云年代,搞青训基地是寂寞的,长期低调务实。正是由于“东体”报社高度重视,在我们“甘守寂寞”时期,他们一直提供珍贵的版面报道基地动态,介绍球员的成长,和我一起分享搞青训工作的得失。换个角度,这也是在我们最艰难的创业期给予精神上的鼓励,通过他们以及其他上海媒体,唤起社会各界的支持,这是无法用经济价值衡量的。

基地收藏的《东方体育日报》,尤其是很多头版新闻,记录了我们基地珍贵的历程:

2004年春节期间,在崇明基地举办了亚足联U14分区赛,武磊他们穿上中国国少队战袍获得冠军;

2004年至2005年,我们陪练过国家女足、AC米兰队,迎来了法国籍职业教练克洛德·路易斯;

2005年年底,我们组建了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并在次年走上了乙级联赛的漫漫征程;

2007年,于乙级联赛决战昆明,在外界各种不利传闻中,“东体”等敢于直言,形成良好的比赛环境。我们最终夺取冠军,冲甲成功;

2009年,我们开始连续参加三届全运会,“东体”记者全程陪伴我们从组队到出征小组赛、复赛、决赛,同甘苦共命运,见证上海男子足球相隔26年后重夺金牌,并先后实现全运会三连冠;

“东体”的报道中既反映我们取得的成绩、球员入选国家队、在亚洲赛场夺取冠军的荣耀,也记录了我们经历的艰苦、低潮、动摇、前途未卜的迷茫……直到2012年我们在哈尔滨冲超成功,“东体”记者也跟随现场,第二天我们一起回崇明基地共庆中秋,这是个难以忘怀的团圆节日。

在完成冲超目标,尤其是我将球队转交给上港之后,球队的媒体关注度直线上升。“东体”除了报道赛事,还一如既往地关注留在崇明的我们:搞精英基地、去西班牙“取经”、举办“感恩”和“新启航”等活动,苟仲文局长、陈戌源主席等贵宾的来访和交流,都一一通过“东体”,以精美的图片和文字向关心我们的球迷汇报。

弹指一挥间,《东方体育日报》迎来了自己的20周年生日,我们基地建设也不知不觉有22年了。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继续开拓前进,也希望《东方体育日报》越办越好,共同见证中国足球走过寒冬,共同记录中国体育取得新发展、新成就!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