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银山一居正式被纳入防范区的范围。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张增胜和妻子郭丹丹一直都忙碌在小区的各个角落。这个上海海港球迷群体内颇为“出圈”的家庭,在这个特殊时期,投身于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的行列,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薛思佳
带头组织小区抗疫年轻人就应该站出来
我们小区最早是3月9日封闭的,那时候我正好在外面出差。女儿张夏涵当时还在学校上课,因为她是普陀足校的小球员,所以基本上平时都是住校的,直到12日确认停课,我就去把她接回来了。当时上海的疫情形势还没发生变化,为了不耽误日常训练,我们父女两个在外面找了家酒店住。3月21日,小区正式解封,我们两个就回家了。在这近10天里,我的太太郭丹丹一直都是小区志愿者团队的一员,主要是通知居民朋友做核酸检测、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的秩序。
3月24日凌晨,小区又被通知进入封控状态,并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其实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小区就经历过一次类似的情况,当时我和我太太就是志愿者,只不过时间不像这次这么久。对于我们两个来说,做志愿者也没有什么初衷或者目的。在这个节骨眼上,我觉得作为年轻人就应该站出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初几天的工作,主要以喊楼、送抗原试剂、卸货这些零星的工作为主。3月30日,我们小区的居委会因为在发放抗原试剂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所以整个居委会被转移出去进行隔离。虽然说他们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微信遥控指挥,但效果一般,小区里做核酸检测、发放物资等各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基本上等同于一个群龙无首的状态。那时候,我就在小区志愿者群里组建了一个“临时抗疫小组”,被大家推举成为了负责人,并且一直做到现在。
每天只睡四五小时自掏腰包帮老人买菜
回想起4月初那段时间,确实是很辛苦,很多工作都开展得不顺利,自己也比较着急。因为居委会人员在隔离,不能与街道进行对接,所以我就每天作为临时的“居委干部”,开车去街道领防疫物资,包括消毒酒精、防护服、隔离衣、采样管、扫码枪等。
从3月31日到4月中旬,差不多两周左右的时间,我每天工作时间都要超过15个小时,最多要超过20个小时,差不多睡四五个小时就要起来工作。我们小区有125栋楼,1834户人家,4400多号人。我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要准备好七个核酸检测点位的志愿者分组名单以及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名单;早上六七点钟志愿者集合完毕之后,给他们分发相对应的名单,以及做核酸检测所需要的防疫物资。
我们小区这里做核酸检测的医生都是扬州、镇江、无锡等地的援沪医疗队成员,我每天都会开车去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把他们接到小区,然后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这两个月时间里,我一共加了三次油,一箱油差不多可以跑900公里,等于我不出金杨新村街道,跑了2700公里。
下午三四点,我们开始卸货、消杀、分发物资。小区里有一些独居老人不像年轻人会团购、抢菜,我就自掏腰包,买了点蔬菜、饼干、矿泉水等给他们送上楼,反正能想到的,我就尽量去做。当然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后续也是发动其他的居民朋友一起献爱心,购置一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或者防疫物资,像我们给每栋楼的志愿者配备了消杀壶和消毒药水,要求他们每天消杀至少五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些新手和菜鸟也慢慢总结出了经验,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固定化的运行模式。居委会也在4月25日解除隔离,回到了小区接手工作。现在我们小区有200多个志愿者,分为了核酸组、消杀组、配药组、物资组等。最初,志愿者什么都做,现在的话就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偶尔可以兼职,但前提是完成好自己的首要工作。我的工作理念就是做减法不要做加法,尽量把工作平摊下去,不要全部累积在一个人身上,这样的话,整个工作效率也快了很多。
疫情无情人有情受了委屈也要接着干
在志愿者工作中,肯定会遇到被误解的情况。大家封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有些怨气是很正常的。最不容易、最辛苦的,是核酸组的志愿者。首先,他们要穿的是防护服,也就是“大白”。我记得第一次穿的时候,还觉得有点新鲜感,但后面就不想穿了,实在是太闷了。脱下防护服的时候,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浑身上下都在滴水,像我们还出现过志愿者因为低血糖,穿着“大白”晕倒的情况。
其次,核酸组和居民朋友的交流和沟通最多,这也导致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理念上的不和。我有时也会提醒大家,做志愿者是出于自身的善良和爱心。志愿者,即志愿忍受着委屈和不快把事情做完。如果吵架就不做了,那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个小区就没有人干活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的志愿者受了委屈,一位居民指着鼻子说我们是拿工资、拿钱的。我的心里当时就凉了半截,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为了这个志愿者团队,为了这个小区的其他居民,我告诉自己不可以,第二天还要接着干。有时候,我也会买一些蔬菜、水果给志愿者分一分,既然心里苦,那就吃点水果甜一甜。
当然,类似的情况只是个例,大部分的居民朋友对我们的工作还是很包容和理解的。我觉得自己每天也有被在身边的人感动,像楼下的住户知道我们家夫妻两个人都是做志愿者的,每天都会“投喂”我们,做好热腾腾的饭菜送上来,真的是非常感动。我们家所在的楼栋一共有12户人家,基本上彼此之间都交换过东西,所以说疫情无情人有情,这两个月的时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人情味也更浓了。
自我3月31日组建了所谓的“托底群”,到现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面的每个志愿者都付出了很多。直到今天,只要有需求,大家还是可以5到10分钟内集结完毕,能够保持如此高涨的热情是很不容易的。我一直说抗疫,不仅仅是拼体力,更拼的是毅力,是凝聚力,只要这股精气神在,我相信任何困难我们都可以战胜。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整个团队的气氛也越来越好,甚至出现了竞争上岗的情况,这是让我感到非常开心的事情。
给女儿体验式教育从小培养她集体意识
我们小区在5月13日成为防范区,可以说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已经顶过去了。最忙的那段日子,我们夫妻两个人真的是都顾不上女儿,在家陪伴她的时间寥寥,可以说是舍小家为大家了。我女儿是普陀足校的队员,除了日常的网课,还要兼顾一些日常的居家训练,需要拍摄视频给到教练,有些时候我们甚至只能麻烦邻居帮忙。
让我很欣慰的一点是,女儿无论是上课还是训练都非常自觉和努力,也能理解我和太太的志愿者工作。现在,我太太已经不再参与志愿者工作了,我也能够抽空陪她到小区里,找一个空旷点的地方,做好消杀处理,然后做做一对一的对抗、步伐练习,或者跑跑步什么的。
做志愿者工作的时候,其他的顾虑倒是没有,主要还是担心影响到女儿。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小区封了十六七栋楼,上百户人家不可以出门,说不怕那是假的,每个人都有脆弱的那一面,但怕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做好防护。每天回家之前,我都会做好消杀工作,包括整个楼栋的楼道,毕竟整天在外面跑,将心比心而言,邻居有顾忌也是正常的,毕竟一个人出现问题,整栋楼都要封掉。幸运的是,我们所住的楼栋没有出现过一例阳性患者,整个志愿者团队也没有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过感染的情况。
因为小区现在是防范区,所以在最近一次发放物资的过程中,我也是带着女儿一起参与了志愿者工作。我觉得对她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式教育,要培养她这个为人服务的集体意识和概念,引导她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对她未来的成长会是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