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集体荣光  赛艇与高校珠联璧合
第A05版:上艇特刊 2023-09-15

集体荣光 赛艇与高校珠联璧合

章丽倩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摄

赛艇与高校,这两者间缘何能珠联璧合,以至于当人们提起这项运动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以牛津剑桥对抗赛为代表的高校赛艇篇章?可能不少人都对此有过好奇,而在国内高校赛艇前辈级人物周应祺看来,赛艇与其他众多团体运动项目有所不同的特质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完成“加班式”暑训

“530”们奋发踔厉

上周四,同济大学赛艇队教练周意男路过该校四平路校区学苑食堂门口,在那儿看到了一幅颜料未干的新墙画,画的主体是一名正在划艇的赛艇运动员。对着墙画拍下照片后,周意男把它分享到了“朋友圈”里,并有感而发,“赛艇运动已经深入同济校园文化!”

与前两届上艇举办时一样,由专业赛艇运动员转型为高校队教练的周意男,仍将带队出现在第三届上艇的赛场上。虽然队员们的面孔一直在更新,但对这支创建于2017年的校队来说,只要进过队便是“530人”(同济大学赛艇队以常年在清晨5点30分便开始训练而闻名),奋发踔厉与时争也就潜移默化到了他们的人生信条中。

在刚过去不久的这个暑假里,不少国内高校的赛艇队都把暑训给安排上了,而同济大学队的这段夏日记忆更是格外紧凑和忙碌。队伍先是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沈阳集训了13天,接着赴鄂尔多斯参加了一场大师赛,此后返回沈阳继续训练,并在9月初于当地参加了一站比赛。

“前两年在外集训和参赛的次数较少,现在有了好的机会,大家都在加倍努力。”周意男说自己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对暑训和冬训早已习惯,倒是看到队员们常为保障训练而费心调剂寒暑假回家的时间,内心多有感触。“这次一个小小的利好是,上艇给每支队伍增加了候补名额,既是以备不时之需,也能让更多队员有机会去现场。大家对这一点改进的反响挺不错的,都期待着比赛开幕。”

时隔两年访故地

怀念苏州河畔助威声

今年是上艇的三周年纪念,也是疫情阴霾退去后该项赛事第一次举办,所以,故交重逢成了比赛开幕前必然的场面。西安交通大学赛艇队便是再访上艇的旧相识之一。

“等了两年,终于又能来参赛了,挺期待的。在收到上艇报名信息后,队内很快就组织了测试赛,选拔出了这届的参赛人员。从我的亲身体会来说,日常训练是量的积累,想在赛艇上有更大进步的话,还得多参赛,多交流切磋,在实战中积累宝贵经验。”开学后升入大四并在准备考研的叶泓町,他既是此次西安交通大学队中最资深的队员,也是刚卸任的原队长,还是这批学生中唯一有过上艇参赛经验的人。

叶泓町说,除他之外,目前这支队伍里都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在确定要来沪参赛后,学弟学妹们围着他问了不少关于队伍2021年参赛时的情况。“记得我们那次(2021年)是拿了男子八人艇4.2公里的亚军,不过比起名次,回忆时印象更深的还是苏州河两岸特别多的观众,以及他们特别热情的加油助威声。我说给队友们听之后,现在他们也特别期待到现场感受一下。”

西安交通大学内设九大书院,据了解,目前八个书院已建立赛艇院队。对这项运动感兴趣的学生基本会从加入院队起步,此后经过筛选才有机会升入校队。

从赛前备战来说,由于西安交通大学队在暑假期间也安排了充实的集训和参赛计划,且今年上艇的比赛日期提前到了9月中旬,与暑期前后接档,所以队员们的这股劲儿一直没有松下来。此时,他们的状态正可谓是摩拳擦掌欲登场。

没有半点个人英雄主义

虽然也有单人艇,但赛艇运动的主打向来都是八人艇、四人艇等团体项目。那么,与足球、篮球、排球、棒球等传统团体大项相比,赛艇又是凭什么长处跻身高校体育项目一流阵营的呢?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除单人艇外,赛艇领域里是只有明星队伍,没有个人明星的。队员们一起努力付出,一起收获成绩,全部都是集体荣誉。想要把赛艇划得快,所有桨手的动作必须要整齐划一,能力再出众也不可以有个人英雄主义。”国内高校赛艇前辈级人物、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周应祺,他早在中学时代就接受了赛艇启蒙,待1959年进入上海水产大学就读后,顺理成章地加入了校赛艇队,并很快被任命为队长,直至大学毕业方才卸任。

在通过看比赛直播的方式观摩完前两届上艇后,周应祺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提笔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赛艇——我钟爱的运动,集体主义精神的典范》。“赛艇运动不仅仅需要每位运动员都具有精湛的技术和体力,要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相互配合,相互的体谅和努力。体力稍差的必须跟住领桨的节奏,体力充沛的运动员也必须保持与领桨的一致性,不允许半点个人英雄主义。”

在那段读大学的时光里,周应祺在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艇上负责七号桨手的位置。在谈及彼时整齐划一的标准时,他回忆说:“八支桨的出水时间和入水时间相差不能超过0.1秒,必须保持同样的节奏。如果有人入水快了一点,或者别人的桨叶已经出水,却有一支桨还没有干净利落地出水,整个艇身就会大幅度地摇晃。仍然还在水中的桨叶产生阻力将大大影响赛艇的稳定性和前进的方向,大大降低赛艇前进的速度……赛艇运动比的是集体精神,集体精神就是赛艇运动的灵魂。”

如何提升“孵化”效率

联办探索“训科医教”

高校运动队有其特殊的代谢周期,在考研升学或毕业就职的现实压力下,学生们入队后的当打之年通常就大二、大三那两年。高校赛艇队的成员们则更要与时间赛跑,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队时都是“赛艇白丁”,故而需要学习和适应的内容就更多。对上海海洋大学赛艇队而言,目前它就正处于队员“大换血”、青黄待接的状态。

在前两届上艇的高校组比赛中,这支队伍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不过,随着一批老队员的相继毕业和离队,出现在本届上艇航道内的将是一支几乎清一色由大二学子组成的新人队。“只保留了两名老队员,还是临时召回来的,其中一位已升入本校研究生部,另一位则在实习。队里的其他人都是这个9月刚升入大二的学生,接触赛艇运动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足一年,各方面欠缺的都还比较多。”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部主任、校赛艇队领队孔庆涛向记者介绍道。

新阵容也带来了新的定位与目标。上海海洋大学队此次参加上艇,主打的便是让队员们适应参赛氛围,并以自身为最大的对手和参照。至于更大的后招,则得着眼长远。就在两个月前,该校接受了上海市优秀运动队联办单位的授牌,与市体育局的联办项目中正包括赛艇。

孔庆涛说,除了正常的训练和参赛外,目前这支队伍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组建复合型的配套团队。“是对‘训科医教’一体化的探索,涉及到训练、科研、医学康复和育人。这是我们正在着力打造的方向,不过距离成果展现,还有不短的一段路要去努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