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短讯 宝山打造社会足球“世界杯” 体育为民办实事提前超额“交卷”
第A12版:体育生活 2023-11-06
把上海市民身边的体育事做好做优——

体育为民办实事提前超额“交卷”

章丽倩

在“为民办实事”这件事上,上海体育总是心有所向,行在路上。今年年初,市体育局牵头的五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包括“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0个,新建和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600个、市民健身驿站80个、市民运动球场150片”。截至10月底,市体育局已高质量全面按时完成“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1个,新建和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671个、市民健身驿站101个、市民运动球场174片”,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向生活场景靠拢,紧扣生活细节

家住顾村的何洪翔老伯,近日他每天上午都有了新的“节目”。常年定在七八点开始的早锻炼习惯没变,但他的场地选择却是从家附近的公园绿地,换到了新开业的顾村体育馆。

“早上有公益开放的场次,价格很实惠。我们一群早锻炼的朋友,很多都换到这个体育馆里来尝鲜了。”何洪翔老伯介绍说,自打顾村体育馆开始试运营后,这里的篮羽综合馆就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人气。而这处体育爱好者的新聚集地,正是由上海市体育局牵头的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版图上的一处。

其实,无论是在每年发布的《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中,还是其他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各类通气会、发布会上,上海一直有个问题——体育场地和设施供给不足。这是申城在推进全民健身事业过程中遇上的一处瓶颈。在迎难而上找突破的过程中,为民办实事项目一直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并且从数据来看,上海每年都是提前且超额完成建设任务。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10月底,上海市体育局已高质量全面按时完成“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1个,新建和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671个、市民健身驿站101个、市民运动球场174片”,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

想把市民身边的体育事做好做优,就得往生活场景多多靠拢,在生活细节中多花功夫。上海就是这样一位孜孜不倦的好学生,在今年完成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新增的一些便民小设施与亲子场景的加强成为其中亮点。

有些市民益智健身苑点里,多了方便居民挂外套的立架;有些健身器材上,添了可临时摆放手机的小置物篮;有些具有配电服务的地方,USB充电的功能也被加了上去;针对常有老人或家长带孩子前来活动的情况,围绕全人群全功能打造的健身苑点也愈加多了起来。

场地建了起来,后续管理自然也得与时俱进地跟上。近日,根据《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上海市体育设施管理办法》和《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的要求,由上海市体育局申报立项,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中心等单位主编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服务规范》经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上海市地方标准正式公布,将于2024年2月1日起实施。

市场细分出现新亮点

民间水上热度迎来“新蓝图”

今年申城的夏日体验格外长,对喜好水上运动的不少爱好者来说,他们格外过瘾。在以民办实事项目为代表的体育场地设施连年做加法的基础上,随着体育大众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细分,根据国家发改委新近印发的《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水上运动设施的供给有望迎来更好的前景。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位于申城西部的淀山湖水域,来自上海和江苏多家帆船俱乐部、学校的近百名青少年爱好者,在百帆迎客2023示范区水上运动公开赛上一展身手。本次比赛涉及OP、Topper、ILCA三大船型,各个年龄段、不同船型的选手在淀山湖上同场切磋交流。

实际上,城市西面的淀山湖和东南角的滴水湖,对上海的水上运动爱好者来说,这是家门口水域面积排前二的开展水上运动的热门之选。除了帆船,如今水上运动中的桨板、皮划艇等分支也在申城的土壤上茁壮发展。

《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出,“以帆船、赛艇、皮划艇、龙舟等项目为引领,合理利用公园水域、江河、湖海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水上运动设施,改造一批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开发大众服务市场。”如果这些方案能顺利落地的话,未来申城的水上运动设施的供给会有更好的前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