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右)/陈芋汐在比赛中
近日举行的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10米台决赛中,陈芋汐、全红婵分获冠、亚军。赛后,一位粉丝在看台上大吼,认为“裁判不公,故意压全红婵的分”。这一幕引发广泛关注,有跳水名将在网上撰文,呼吁粉丝理智追星,不要给全红婵“帮倒忙”。
奥运冠军发文驳斥:这非常可怕
11月25日,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的湛江老乡、中国跳水名将何冲发表长文,怒斥饭圈行径,批驳了“压分”的谬论。
何冲表示,饭圈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原本属于娱乐界的现象,如今也渗透到了体育领域。这是好事吗?这非常可怕。
何冲表示,这种思维方式是十分危险的。“它剥夺了运动员面对挑战和失败时进行自我反省和学习的机会。”“饭圈文化中的一些现象,如过度追捧和盲目辩护,可能导致运动员——特别是年纪不大的运动员,产生依赖心理,你们总这么说,她可能就真信了。可能会抛开自己的表现来进行总结。”
在长文的最后,何冲呼吁粉丝理智追星,“不要在这里帮倒忙。”
据新华社之前报道,中国跳水队从不缺少“瑜亮之争”,却也因此留下许多携手并进的佳话。如今,对于陈芋汐和全红婵而言,最默契的队友也同样是最强劲的对手。
陈芋汐曾说:“我们俩是良性的竞争,互相督促和进步,才能使得自己水平提高。如果只有我或者她一个人,很有可能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
11月26日,有媒体评论称:捧杀和棒杀都是畸形的追星文化。要求体育明星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自己的想象,没有拿冠军就敢对裁判泼脏水,到底是真心喜欢体育明星,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窥私欲和虚荣心?
也有媒体表示:爱护那些运动员,就不要用低级“粉”裹挟他们。让体育的归体育,恪守应有的边界感,避免“爱之深,责竞争对手之切”的无形绑架,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支持。
竞技体育中,胜负本是平常之事,如果把失利归咎于裁判故意压分,不仅会误导不太懂规则的网友,对运动员本人的心态也会造成影响,而且“剥夺了运动员面对挑战和失败时进行自我反省和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观点,得到不少网友赞同。应当看到,饭圈文化入侵,容易给运动员带来更多压力,也对体育的纯粹性造成了不良影响。
全红婵与陈芋汐,年龄相仿,实力相当,技术上各有特点,赛场上互有胜负,两人相互鼓励、彼此成就,对各自的成长成才和我国跳水运动的发展都有裨益。如果少数受饭圈文化影响的粉丝,不能心平气和看待这种良性竞争,动辄质疑裁判不公、教练偏心,甚至对运动员及其家人进行人身攻击,无异于打着“爱”的旗号行失范之实,显然是把路走偏了。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许多运动员在赛场上凭借实力“出圈”,成为不少人追“星”的对象。这无疑有积极的一面:运动员们脚踏实地、拼搏奋斗、勇敢追梦,既带给人们精神力量,也加深着人们对运动项目的关注和了解,带动不少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助力全民健身的开展。比如北京冬奥会上,武大靖、苏翊鸣等运动员表现优异,激发起许多孩子对冰雪运动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夯实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基础。
但如果追星跨过了理性的界线,让“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于体育事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在饭圈文化的影响下,本应聚焦于赛场、训练场的目光,却窥探向运动员的个人生活领域;本应关心运动员成长成绩的注意力,却被误导至一些无关紧要的场外层面。从接机跟拍到应援打榜,再到在社交媒体上互相拉踩、攻击,甚至跟踪、入侵运动员酒店房间等极端行为,饭圈化不仅曲解了体育精神,更给运动员带来困扰,是对运动员个人权益的极大不尊重。近年来,多名运动员接连发声,呼吁大家把注意力放在赛场上、尊重其他运动员。
支持一名运动员,最好的方式便是在赛场边、看台上,无论胜败,加油鼓劲。胜利时的掌声、失败时的鼓励,对他们来说足矣。至于队友(对手)之间的彼此竞争、互促共进,更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盈着运动员的阅历,帮助他们成长,绝不应成为粉丝之间彼此攻击的理由。而对于运动员在赛场之外的个人空间,理应留有余地,不过分关注,这也是对他们真正的尊重与关爱。
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全红婵“三跳满分”勇夺冠军后,我们写道:“对于全红婵来说,除了鼓励与赞美,我们还需要给她一个安静的空间,让她能够在翻腾跳跃中继续成长。”让关注、鼓励和支持在理性的边界内生长,时刻把尊重放在第一位,才能为全红婵们逐梦前行注入更多正能量。
而就在这场“风波”过后没几天,11月26日晚,在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多哈世锦赛选拔赛女双10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陈芋汐以354.66分夺冠。
摘自 人民日报评论、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