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国商业最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申花踢商业比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历史也可追溯到很久以前。
记忆中,曾创造“升班马勇夺德甲冠军”神话的凯泽斯劳滕俱乐部在1994年就曾到访。当然,那时候连职业联赛都才刚起步,这种比职业联赛更超前的商业比赛也就毫无商业色彩。彼时的申花,连队伍都凑不齐,以至于要到大连去借俩后卫。这样的比赛,在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漪涟很有限,连比分都几乎无人记得。
随着职业联赛的发展,以及申花俱乐部的长足进步,商业比赛在上海滩很快就日渐繁荣。1995年至1996年,如日中天的AC米兰成为第一批贵客。尽管申花的两场比赛都0比1告负,但参加商业比赛的历史大幕却正式拉开。1997年,荷兰传统三强的阿贾克斯和费耶诺德接踵而至,申花这两场比赛都赢得1比0的胜利,让沪上球迷在近距离接触欧洲豪门的同时也能品尝到胜利的喜悦。
1999年,拥有小贝、吉格斯等“96班”的曼联的到来让上海的商业比赛达到第一个历史巅峰,其盛况至今都难以被超越。当时推向市场的8万张球票在短短一小时内就销售一空。那场比赛让主办方取得了2000万的盈利,这在今天都是难以企及的数字。而巅峰之后的下坡则难以避免,申花日后所踢的商业比赛每况愈下。重要的是,球迷们也越来越明白,商业比赛终究是商业比赛。比赛其次,商业第一。再者,上海承办的F1、网球大师杯等精彩赛事越来越多也稀释了球迷的胃口。
2000年来的是拜仁,但希茨菲尔德从一开始就强调这是一场“商业比赛”,比赛内容可想而知,最后3比0的比分和胜负已鲜有关注,球迷们在意的是比赛质量太差。2004年,米兰再次来沪,申花2比0“复仇”,让落寞的商赛球市有所回升。可2006年马竞来访时,到场的观众不过4000人,甚至有球迷宣称:“如果不是送票,我才不来。”再之后,曼城、利物浦、波尔图、帕尔马、尤文图斯……豪门一个接一个来“淘金”,可比赛质量的下滑和球市的颓势却不可逆。
2018年,申花5比1赢了号称欧冠豪门的比尔森胜利,质量固然可圈可点,但对手的身份让这样的商赛含金量有所折损。直到现在的商业比赛市场重新开启,而申花的首场比赛就要与C罗展开直接对话。虽然比赛远在深圳举行,但相信也必能为申花乃至上海的商赛市场带来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