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又来新政了 当范志毅不演范志毅 繁花丛中范师傅 欺我白须公改我少年穷 国足赶早市
第A02版:专栏 2024-01-05

当范志毅不演范志毅

刘耿

刘耿

期待已久的电视剧《繁花》终于搬上荧屏,里面拆出的最惊喜的一个盲盒竟然是范志毅。他在剧中的角色身份是工人大老粗,造型是白胡渣,这个设计与他本人有一定距离,但竟然没有丝毫的违和感,观众并没有因联想到足球而出戏,反而看得津津入味。

“曼联国王”坎通纳在肯·洛奇的《寻找埃里克》里面是自己演自己,这是邀请足球明星客串演戏的一般套路。“申花范大将军”却是一个尽可以全然当专业演员用的足球运动员。

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导演为范志毅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将合适的字放在合适的位置就是好文章,字本身是没有高下的。剧中角色的性格和范志毅的本真性情比较吻合:火暴、张扬、冲动,身体气场拥有蔑视一切、横扫一切的能量。同时,剧中的冲突场景也不是一味靠蛮劲,而是带有一定理性辩论色彩,粗中有细。这就是他在绿茵场上一贯台风的自然延伸。

除了导演的慧眼识英雄,范志毅自身的迁移学习能力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首先是职业经验的迁移,形成“足球与表演艺术的结合”。足球场上,他以其出色的身体素质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著称。他在剧中的角色不仅展示了身体上的强度和韧性,更重要的是,他展示了一种能够激发情感、挑战观众感知的表演风格。就像他在足球场上的冲刺一样,他在荧屏中也是全力以赴,那股子“我是上海人,我为上海代言”的豪情,轻易就点燃了观众。

其次是生活经验的迁移,形成“角色与现实生活的共鸣”。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满眼是希望的上海、阶级主人翁精神的肉欲快感表达、随时随地可以沉浸其中的沪语环境,深深刻画进范志毅的生命历程中。他的表演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致敬,也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上海文化的一种表达。

当范志毅不演范志毅,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范志毅,以及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这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的成功扮演,更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份和文化的深刻探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