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联动长三角外省市参赛超六成 推动青少年小轮车运动发展 上海冰雪健儿全冬会崭露头角
第A11版:青少年体育 2024-03-18
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

上海冰雪健儿全冬会崭露头角

丁荣

张珈宁(中)

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张珈宁作交流发言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摄

6枚金牌、10枚银牌、8枚铜牌,上海冰雪健儿在全冬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3月15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海市代表团总结表彰大会在上海棋院举行。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出席会议并讲话。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丁荣

探索都市型发展道路各类办训主体各显神通

在长达八年的备战周期中,最早参加2020年全冬会雪车项目决赛的跨界跨项运动员应清、邵奕俊等,在本次冬运会上获得了3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的好成绩,实现了上海冬季冰雪项目综合运动会金牌零的突破。在2024年全冬会再次开启的决赛中,43名上海运动员参加了6个分项24个小项的决赛。另外,利用全冬会参赛政策,上海与外省市在6个分项27个小项30名运动员进行省市联合培养。经过运动员、教练员顽强拼搏和全团上下共同努力,上海代表团获得了3枚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最终,在同一届两度举办的全冬会上,上海冰雪运动健儿以实际行动践行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共获得了6枚金牌、10枚银牌、8枚铜牌。上海市代表团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不松懈,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营造了冰雪运动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上海打造国家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桥头堡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为南方城市的上海,原本并没有冰雪运动项目布局。上海冰雪运动项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关键在于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统筹做好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坚持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并重,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都市型竞技体育发展的全新之路。2019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冰雪运动的实施意见》,市体育局相应制定了配套文件,明确了冰雪运动项目市场化、社会化办队方向。

2022年,上海市体育局根据《上海市体育局联办优秀运动队管理办法(试行)》(沪体竞〔2022〕62号),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上海市体育局联办优秀运动队项目申报指南。经过审核,上海市冰雪运动协会、圣巴文化、国金体育、雪酷体育、上海体育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一批优质的办训主体成为上海市优秀运动队(冰雪项目)的联办单位。这些单位中有协会、有高校,还有一批社会俱乐部,充分展现了都市型竞技体育发展的特点。在冬季冰雪运动项目布局上,上海从上届全冬会参加3个大项4个分项比赛,在本周期内扩大到参加5个大项7个分项30个小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从举旗亮相到崭露头角上海冰雪勇往直前向未来

在冰雪项目青少年人才培养方面,黄浦区体育局、普陀区体育局积极响应,输送多名运动员参加第十四届全冬会,成为本市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沃土。滑雪运动员李雨恒出生于普陀区 ,是一名热爱运动的上海小囡。在上海市金鼎学校上小学时,她被普陀区少体校选中,开始练习田径。后来在跨项选材中,她被上海雪酷滑雪训练俱乐部选中,进行滑雪训练,目前已被评为国家一级运动员。李雨恒表示:“这次参加全冬会积累了信心,也让我找到了不足,接下来我会继续坚持训练,争取在下届全冬会站上领奖台。”

目前,上海已有室内滑雪场所50处、固定冰场16块、季节性冰场15块,冰雪俱乐部达40多家,年参加冰雪运动人次达到380万。上海“超级杯”、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等市级以上冰雪赛事常办常新,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上海耀雪冰雪世界”今年将对外开放。新的场馆设施建设以及冰雪运动的普及,为今后上海冰雪竞技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海市代表团总结表彰大会上,普陀区体育局等四家单位被授予“组织奖”,圣巴(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两家单位被授予“贡献奖”,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田径运动中心被授予“人才输送奖”,张珈宁等10名运动员以及马延军等七名教练员被授予“突出表现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