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闻超
国足如今真的成为了流量密码。每当中国队有比赛,无论输赢,赛后总能出现各种热搜词条,赢了吹捧,输了狂贬,逐渐成为习惯。照理说,在中国足球成绩如此不堪的当下仍有人关注应该是件好事,但事实是,由于各种原因交织,所有这些言论背后已经不仅仅只是爱之深、责之切那样简单。
此次舆论热潮的主角是张琳芃,围绕他的那次失误有一些批评乃至谩骂不难理解,身为球员,面对公众的评论是工作之一,这样的现象在世界足坛都很常见。不过,对于一名为国出战超过百场的老将而言,在这些言论之外,其是否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和公平对待,则被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由于联赛中分属不同阵营,入选国家队的众多国脚表现如何,如今容易成为不同阵营球迷争论的焦点。在大家眼里,自家球员总是最好的,其他球队的球员容易变得“一无是处”,很多时候一些在竞技层面正常的状况,现在也能成为攻击彼此的说辞。
在网络愈发发达的今天,自“金元足球”时期中超开始掀起过的舆论攻势,早就成为吸引眼球和制造话题的手段,尤其是在国足比赛结果不利时,各个平台充斥着一系列称得上无厘头的言论和视频。远的不说,近的就有武磊与李可在更衣室大打出手以及“海参事件”等,以往类似的传闻外界大多一笑而过,但如今随着一些自媒体的加工传播和信息的不够透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以为真”,并将这些东西与球队和球员的日常挂钩。
原本,我们期待着一些退役足球人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但很遗憾,或许是由于一些片段被剪辑、曲解的关系,他们当中一部分人的发言反倒给了“舆论”热潮更多的素材。范志毅在国足2比2战平新加坡赛后那句“张琳芃踢空是能力问题”,被许多人拿来直接引用,全然不顾其在视频中输出的其他观点。与“脸都不要了”一梗火爆网络相对应的,是中国球员在面对国足比赛时越发背负压力乃至信心不足的现状。相比现在这批队员,曾经为国出战打进世界杯决赛圈的老一辈国脚固然实力出众,但他们或许也会庆幸没有生活在一个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不太有人将他们同样犯过的错误放大数倍进而演变成持续性话题。而今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作为偶像和榜样,任何的一举一动和一句措辞,都会引发舆论的热点。由此,我们不禁会思考,如何让这样的影响力变成对中国足球更有利的事情?
“菜”真的是原罪?恐怕不然。当年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创下佳绩的中国田径选手刘翔由于一次因伤退赛,导致自己一度深陷舆论漩涡,更何况成绩和形象本就不佳的中国足球?对中国队而言,与张琳芃一样曾经或现在有类似遭遇的,还有武磊、吴曦、颜骏凌、刘彬彬、张稀哲等多人。中国足协副主席许基仁曾在今年的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示,希望行业内的所有人一起努力,为中国足球营造良好的氛围,其用心恐怕就在于此。让更多的人喜爱这项运动而非使之成为夹杂各种意图和情绪发泄的“痰盂”,才是这项运动开始扭转局面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