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荣
3月19日,“碧波卫士”杨浦区游泳场所安全教育宣传空中课堂启动仪式在杨浦区社体管理中心举行,杨浦区各游泳场所负责人、救生组组长参加了活动。
杨浦区社体管理中心向与会人员传达了近期市区两级体育部门对游泳场馆的安全要求和一季度工作,区文化旅游局文化执法大队和区游泳救生协会为启动仪式揭牌,区体育局副局长俞华出席了活动并提出了相关安全工作要求。
“碧波卫士”空中课堂是由杨浦区社会体育管理中心牵头,区文化旅游局文化执法大队和区游泳救生协会共同参与的安全宣教活动。课堂为期6个月,将邀请医疗卫生、市场监管、游泳救生等领域的专家授课,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培训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从业者打开手机即可实现在线学习与回看。
启动仪式当天,杨浦区中心医院主治医师杨森为从业者上了开播第一课《泳客入场检查与急救知识培训》。杨森从入场检查、常见水域事故及预防、急救知识与技能、实践操作及演练建议四个方面,向从业者传经送宝。他强调,泳客在进入游泳场馆前应进行身体检查,泳客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应有所了解,如果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皮肤病、红眼病、中耳炎、感冒发烧、开放性创伤、女性月经等,均不宜下水。对于孩子来说,应该确认是否疲劳、有无发烧、有无腹泻等身体不良状况,家长应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状况无异常,方可学习游泳。对于成年人来说,睡眠不足、头痛、恶心、疲倦感、身体疼痛、心律不齐、头晕或心悸、当日或是前日有无饮酒过量及身体不适感等,均不宜下水,防患于未然。
当前,泳池开放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夏季,安全开放工作也转向为全年常态化的工作要求。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明确指出,体育、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加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体育赛事、体育市场等监管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体育部门应当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和场所备案信息向社会公开,并会同文化旅游、教育、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建立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督管理。
杨浦区体育局副局长俞华表示,此次空中课堂的启动,是杨浦区贯彻落实《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加强游泳场所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杨浦区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提高市民的游泳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游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