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睿
近日,我和几位“老炮儿”相聚,聊起足球大赛的采访经历。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幸福生活,感叹不已。
我刚进报社不久,就赶上了2000欧洲杯,体育部年长的领导以及年轻的编辑、记者都跟打了鸡血一样,不回家,在办公室通宵达旦看球。上午的办公室里千姿百态,主任睡一张钢丝网已破漏不堪的行军床,感觉就像独享五星级大床房一般,其他人地板上铺凉席,实在躺不下就在办公桌子上凑合一下,下午研究报道内容。那时候,我们一天出八个版的欧洲杯特刊,四五万字的稿量,周而复始,工作强度之大,现在回忆起来都不清楚二十几天是怎么“滚”过来,但大家乐此不疲,连报社门口卖烤羊肉串的小贩都乐开了花——欧洲杯给他也带来“泼天的富贵”。
2012年,是由乌克兰、波兰联合举办的欧洲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轮到本人前去采访。记得当时眼睛都不够用的,一方面是比赛精彩,恨不得全看过来;另一方面这两个国度盛产美女,肤白、貌美、大长腿,一颦一笑,风情万种,谁扛得住啊!听当地华人讲,人家那里姑娘相亲不兴要彩礼,也不用买房买车,更不要求男方身高、学历、工资、家境,只要感情合得来,结婚是很简单的事情。欧洲人把足球玩到了极致,大概和他们“简单”的线性思维有关,直来直去,该怎样就怎样,不搞弯弯绕。
记忆中大概是从2016年的法国欧洲杯开始,传统媒体受到了考验,对于足球的报道兴趣开始下降。本届欧洲杯前去采访的国内文字记者,大概一巴掌就能数得过来。同时,“70后”“80后”这批足球记者纷纷转型,留下来的人激情燃烧的岁月已过,精力不济,开会时间长一点都打盹,很少能像过去那样整宿地聚在一起喝酒、撸串、看球了,在家经常是电视开一宿,醒了比赛已结束,进球一个都没看见。
另外,平时欣赏欧冠、五大联赛、欧联杯的机会很多,看精彩比赛的“饥饿感”没有了,并不是欧洲杯扩军后水平下降的原因。前几年有报道称,欧洲杯乃至世界杯要改成两年办一届,谢天谢地没有获得通过,这就好比平时人们总抱怨肉不香了,那是天天肉不离嘴,几个月不给吃,你看香不香。
上面提到几位“老炮儿”聚首,有人问记住了2022年世界杯哪些经典场面?一时间面面相觑,真没想起来,有人笑称“革命意志衰退”了。当然,也许是年纪大了,记忆力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