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从滴水湖出海  上帆远航新世界
第A08版:上帆 2025-03-31

从滴水湖出海 上帆远航新世界

章丽倩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摄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摄

2024年3月,上帆在临港滴水湖投下了一颗种子;一年之后的现在,它用连续两届成功的办赛交上了短期成绩单。世界级的帆船赛事,世界级的年轻一代启航处,世界级的文旅商体先锋地——放眼向前望去,落在申城版图上的这“一滴水”,已将更多种可能向未来投递。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赛事“点亮”文旅商体

世界级先锋地长成中

之于上帆的参赛运动员和观众们,刚刚过去的这个星期既是在围绕赛事展开,同时,他们也于记分牌之外的地方频频收获惊喜。

逛豫园、进校园、参观上海天文馆,另外当然还有黄浦江上的开幕巡游和滴水湖赛场拾影……当埃及运动员胡露德·穆斯塔法将自己的申城随手拍,经由网络分享给全世界时,有国际网友惊讶地留言“这些(地方)全都在上海?”与此同时,也有爱好滑雪的参赛选手,比如来自加拿大的托梅克·瓦卡罗和韩国SOPOONG船队的金贤基,他们则是利用赛前时间,到位于临港的全球最大室内雪场耀雪冰雪世界体验了一番。

黄浦江上办开幕巡游,滴水湖内正式扬帆竞技,主打“1+1”的上帆仿佛是用了一个更广角的镜头来记录赛事,记录办赛之城。同时,它也给与日俱进的上海多了一次秀出新“肌肉”的机会。

对现役ILCA6级英国男子第一的乔纳森·埃米特来说,这是他参加的第二届上帆,但说到对滴水湖的初印象,却可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讲起。“(伦敦奥运会前)我曾来这里训练过,当时湖周边区域还没有这么多的建筑物,这里的巨大变化让我感到惊喜。实际上,哪怕是跟去年首届上帆举办时相比,湖周围的建筑都感觉又变多了。如果这项赛事能一年接一年固定地办下去,我想我有机会来见证更多的变化。”

在来到滴水湖畔观摩赛事的市民游客中,记者碰到了几位“老土地”,他们曾定居临港,如今则是以上帆观众的身份故地重游。

10年前,世界经济学博士孙丹和她的先生王颖樑把家从市中心搬到了临港,他们的两个孩子就出生于第六人民医院临港分院。“我们在这里生活过三四年,如今因为上帆回来,发现变化真的很大,不仅环湖一圈的建筑物变多了,而且住宿、餐饮、文艺演出和其他休闲娱乐方面的服务也丰富多了。回来临港看看,觉得很高兴,一方面是以前没在现场看过上帆这样规模的比赛,另一方面当然是欣喜于这里的发展。”孙丹分享道。这次,王颖樑为全家安排了两天的周末游行程,除了观赛上帆,耀雪冰雪世界、上海海昌海洋公园这两处也在他们的目标清单上。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春节假期,临港新片区共接待游客63.41万人次,上海天文馆、耀雪冰雪世界、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正排在了该区域游客“打卡”热度榜的绝对前列。依照规划,该新片区正围绕“世界海岸、未来之城”发展理念,向着世界级文旅先锋地的目标进发,未来这里有望成为上海千万级旅游流量的入口之一。而与“世界海岸”发展理念契合的上帆,则是利用办赛良机,积极联动,襄助长成。

“这里是国际大赛级的”

“出海”路上先赢选手芳心

同为第二年参加上帆的国际选手,英国人乔纳森·埃米特和埃及姑娘胡露德·穆斯塔法,他们都给办赛方的专业度打了高分。让前者点赞的是整体竞赛组织,而后者特别想夸的则是裁判团队。对志在“出海”、向世界帆联竞赛体系靠拢的上帆而言,凭借办赛硬实力把参赛选手的“芳心”先赢过来,这对赛事口碑的确立和长期发展肯定会有裨益。

“我看到了来自世界上多个国家的运动员,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好几个国家。虽然它(上帆)还没有进入世界帆联的国际赛程,但我觉得它已经是国际大赛级的了。我喜欢这里,裁判团队很专业,当有问题出现时,他们能很及时、公正地处理。”参加上帆ILCA6级项目的埃及选手穆斯塔法评价道。

而对另一些赛事初体验者来说,除了满满的新鲜感外,他们也对上帆的专业度投出了信任票。“我们来自韩国京畿道游艇协会,队伍里的成员们拥有在亚洲和国际赛事中参赛的经验。我们觉得上海这站比赛办得很不错,是国际化的,期待下次有机会再来。”作为韩国SOPOONG船队的成员,金永浩这次参加了J80级的比赛。

实际上,关于上帆的专业度,在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上海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中已有直观的数据体现。去年,申城共举办178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在该评估报告的专业度得分榜上,首届上帆排在了第32位。

从“双徐会”到小冠军

更多新生力量正“登船”

中国未来的世界级帆船运动员,会从上帆的观众席上启航吗?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来验证的话题。

“这次见到很多新面孔,我觉得是好事,因为全是老朋友的话不就行业没进步了?多点新参赛的人加入进来,说明项目在越变越好。”时间退回到3月28日晚上,在滴水湖畔举行的一场分享会上,“旺代完赛中国第一人”徐京坤谈到了他初次参加上帆的感受。与他进行对话的人正是赛事形象大使、奥运帆船冠军徐莉佳。

徐京坤和徐莉佳,相聚于本届上帆的“双徐会”吸引了一大波关注,而他俩在聊到中国帆船运动时,最关切的话题又都指向了青少年。徐京坤表示,中国帆船运动的发展需要有很多人参与进来,需要能有更多人去到世界上顶级的赛场。“光靠我们一两个人是没办法走得更远的,所以,我们也希望能把有天赋的苗子挖掘出来。”徐莉佳则鼓励青少年,不用只盯单人艇小帆船,有机会也可以到像J80级这样的组队赛场上多看、多学习。

如此孜孜勉励的话,有部分来到上帆现场的孩子们已经记在了心里。

10岁的上海女孩王子尘,近三年来她一直在家人的支持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帆船训练。去年,王子尘在上海市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帆船小学组女子OP级冠军,今年又在全国帆船冠军赛上拿到了女子OP级乙组场地赛的第三名。“等过几年再大一点,我希望有机会来参加上帆,也希望有幸能代表中国去参赛。”王子尘正师从徐莉佳曾经的助理教练蒋林华,而蒋教练的儿子蒋智宸这回也来到上帆赛场,追星了“双徐会”。在今年全国帆船冠军赛的男子OP级乙组场地赛中,他获得了冠军。

三天不过瘾,期待“加大码”

在第二届上帆落幕前,已经有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参赛者在跟徐莉佳悄悄“抱怨”,这个“抱怨”的点就是——比赛日就三天,不过瘾,期待明年能有“加大码”。

“上帆比赛日能不能多一天呢?真的有选手在聊天时跟我讲到了这一点,有国际参赛者,也有国内的。可能一项组织有序且专业的赛事,就是容易让人有还没过瘾的感觉。其实我也意犹未尽。”徐莉佳跟记者分享了这个没在采访区讲过的小细节。

其实,从去年首届办赛到今年的第二届,上帆的正式比赛日都是三天(比赛周的周五至周日)。之所以有部分两届全勤的参赛者觉得“今年比赛时间好像短了”,那是因为首届上帆的选手报到日是比赛周的周三下午,而今年换到了比赛周周四的全天时段。关于这个小小的变化,记者之前刚好请教过赛事运营方、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骏炜,他表示船只转运的进度,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比赛周的每日安排。

“去年,我们的黄浦江开幕巡游安排在比赛周周二的下午,今年为了加入上海夜景元素,所以改到了周二的晚上。由于从黄浦江到滴水湖的船只转运只能在夜间进行,所以这进度就往后延了一点。”朱骏炜表示,对于上帆的赛程,只要有操作空间,他们肯定会尽可能做优化,也会积极收集来自参赛选手的反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