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奥运会国乒保障团队一员,赵子豪与有荣焉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项目(成年组)资格赛,上海运动员赵子豪在参加的混双和男单两个项目中,均获得决赛阶段入场券。算上男子团体,11月赵子豪将身兼三个项目出战全运会决赛。资格赛结束后,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赵子豪,从备战故事到个性剖析,勾勒出他立体的形象。
特派记者 程超 发自宁波
采访赵子豪的那个夜晚,他刚刚在男单附加赛中战胜上届全运会男单亚军刘丁硕,在最后时刻搭上单打晋级的“末班车”。巧合的是,去年全锦赛混双项目,赵子豪/陈熠在争夺第三名决赛中输给了刘丁硕/孙艺祯,未能站上领奖台。如今,赵子豪在男单赛场成功“复仇”,拿到了久违的单打资格。
回顾资格赛征程,赵子豪最初更看重混双。“因为我和陈熠一起配了挺长时间,队伍也希望我们能在混双比赛中拿到资格。”他透露道,备战资格赛期间,陈熠因参加WTT重庆冠军赛而缺席合练,两人抵达宁波后仅训练几次。
尽管期待值更大,但在混双项目中赵子豪/陈熠也经历了不少考验。他们第一轮面对甘肃组合李梓睿/韩金玉时,苦战五局。韩金玉是特殊打法,初次交手赵子豪/陈熠有些不适应对手的节奏变化,“这场比赛赢下来值得总结的地方有很多,在关键分上我们更加坚定,做好自身是获胜的关键。”此后比赛,赵子豪和陈熠渐入佳境,第一时间拿到决赛入场券。
在赵子豪的心中,有一个清晰的排序:团体要高于单项。集体荣誉面前,他将个人得失放在最后。这位赛场“喜剧人”乐观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渴望胜利的心,“不管是为球队做保障还是自己拿上球板上场,都不能轻易输球。”通过比赛胜利,赵子豪逐步找回状态的同时也在找回曾经的自己,他说:“资格赛不是在场边为别人加油,而是为自己而战。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拿到这两个项目的资格,这种感觉很好。”对赵子豪而言,比赛过程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对胜利的渴望和对赛场的热爱,陌生源于重新找回比赛感觉的不易与挣扎。
展望决赛阶段,赵子豪表示:“离澳门总决赛还有些时间,现在要保持好心情,专注训练。目标肯定是要完成好全运会任务,为上海队再做贡献。”
十二年身份转变乐在其中
有全运会上的高光,也有奥运会上的守护
今年是赵子豪第四次征战全运会。2013年初登赛场时,他还是刚入选国家队的青涩少年。12年时光,四届全运会见证了他从“冲阵小将”到“成熟守护者”的蜕变。
四届全运会中,赵子豪印象最深的比赛是2017年男团半决赛,上海男团对阵解放军队。当时赵子豪出战第三盘单打,在他出场前场上的大比分是1比1。赵子豪回忆道:“那一分能拿下来,我感觉终于为上海队使上劲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已经知晓,那届全运会是上海队时隔52年再夺冠军。在赵子豪看来,这是自己职业生涯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从参加的第一届全运会到第四届,有些东西变了,但赵子豪对于比赛的信念却未曾改变。“自己参加的第一届全运时作为小队员是盼望着能上场比赛,2017年和2021年的心态是想为了队伍拼分,今年则是享受赛场、快乐打球。”
十二载征程,赵子豪从曾经的冲锋陷阵角色,逐渐转变为幕后英雄。这种变化,对于任何一名运动员来说都是挑战。尤其是在2021年前后,赵子豪明显感受到了从台前到幕后的落差感,“要说落差感肯定是有,但运动员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主要看自己怎么调整。”心态乐观的赵子豪很快适应新角色,更多地承担起辅助队友、传授经验的任务。
去年巴黎奥运会,赵子豪作为后勤保障团队远渡重洋。当中国队包揽五金后,赵子豪也以另外一种形式圆了奥运梦。比赛结束后,赵子豪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戴上金牌的自拍照,并写下:“这是我离奥运会舞台最近的距离了。感谢国家乒乓球队各位领导,感谢上海各位领导!谢谢你们让我有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奥运会期间,赵子豪不仅承担着后勤保障的重任,还成为了中国队场边最热情的加油者之一。每当有比赛进行,他总是站在人群中,高声为国乒呐喊助威。为了保持这份高昂的斗志和清晰的嗓音,赵子豪还特意准备了一个“秘密武器”——润喉片。他笑着告诉记者:“没事的时候会含上几片,比较幸运的是,整个奥运会期间嗓子没有哑。”回忆起那段难忘时光,赵子豪感慨道:“虽然我没有亲自站上赛场,但能够作为团队的一员,为队友们提供支持和保障,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这对我来说也是人生的一种圆满。”
如果重新选择,还会选直板
1997年,赵子豪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7岁时来到上海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开启职业化道路。赵子豪打法特点以直板横打为主,技战术的实用性很强,衔接速度快,步法灵活,比赛作风顽强,与许昕师出同门。
谈及为何会选择直板这一相对小众的打法时,赵子豪回答中带着一丝幽默与无奈。他说这是“被动”的选择,小时候对直板和横板的区别并不清楚,只是听从了教练的建议拿起了直板。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赵子豪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想要尝试其他打法时,却发现技术体系已经成型。然而,正是这样的“被动”,让他在乒乓球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如今,站在职业生涯下半场,被问及“如果再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直板还是横板?”赵子豪陷入了沉思之中,片刻后他点了点头说道:“还会选择直板吧。”虽然他没有详细解释原因,但从他过往的比赛表现来看,这份坚持或许源于对直板横打技术的热爱,以及对自我风格的坚持和自信。
赵子豪的直板技术不仅让他在赛场上独树一帜,也成为了他个性的一部分。他解释说:“直板打法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灵活性,这正好符合我的性格,我喜欢挑战自己。”
时尚探索者与幽默大师
除了赛场上的专注与执着,赵子豪在生活中有着另一面。他对发型情有独钟,从奥运会算起,近一年的时间里赵子豪更换了三个发型。谈及原因,他说:“运动员有时候压力比较大,换发型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种心情的释放,我挺愿意去尝试一些新颖的东西,把它当作日常生活的调剂。”在他看来,每一次走进理发店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对自我风格的探索。做自己正是赵子豪性格中最为闪耀的部分。这份自信与勇气,让他在赛场上光芒四射。
除了对发型的偏爱,赵子豪的幽默感和亲和力也是他收获大批球迷喜爱的原因。无论是赛场上的专注拼搏,还是场下的搞怪瞬间,他总能以一种轻松、自然的形象出现在球迷眼前。那些在社交平台上传播的关于他搞笑名场面,如他在训练间隙的搞怪表情,或是比赛后接受采访时的幽默回答,都成为了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对于这些搞笑名场面,赵子豪却表现得相当淡然。“我偶尔也会看到这些视频,但并不会有过多的情绪波动。反倒是身边的朋友,看到这些画面时总会笑到不行,还会分享给我。”他说,保持心态轻松,才能在高压比赛中守住初心。
结束全运会资格赛,赵子豪隔日随队友们返回北京,继续在国家队接受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至于下一次出现在赛场时,他将带来何种惊喜尚未可知。但能够确定的是:无论造型如何变换,站上赛场的那一刻,所有的焦点终将回归赵子豪拼搏的身影,那才是属于他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