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球既是去年巴黎奥运会的表演项目,也是继飞盘、陆上冲浪板之后,于近两年在国内火起来的都市潮流运动。不过,匹克球在上海迄今的热度巅峰,却发生在两天前,当神仙眷侣的阿加西和格拉芙在虹口体育馆内挥起匹克球拍时,不仅是上海,包括长三角地区的许多爱好者都嗨了起来。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知道体育名人的强大号召力,也知道上海是匹克球运动在国内发展的一大主阵地,但在上周六晚上,当南京市民赵源急匆匆跨城赶到上海虹口体育馆,观看在那里举行的2025年匹克球明星巡回表演赛时,他还是被现场火热的气氛给稍稍震撼到了。作为一名匹克球爱好者,赵源觉得属于这项运动更大阵仗的“春天”应该已经来了。
“看到大家了解了匹克球,并且很享受它,我觉得这就是体育的胜利。我们很高兴能成为(让匹克球走向更多大众的)一部分。看到现场观众们发自内心地欢呼和加油,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就是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网坛名宿阿加西说,自己已经有至少十多年没来过申城了,虽然这次手上握着的球拍从网球拍换成了匹克球拍,但他还是很开心能来跟新老朋友们见面。同时,阿加西也热情地向年轻一代发出邀请,希望更多人加入到匹克球的行列中来,共同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
而对曾整整代表了一个女子网球时代的格拉芙来说,尽管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她第一次上海之行。“我们也还在学习(匹克球)和迎接挑战,对我们两个人来说,这真的非常有意思。”
过去三年,匹克球运动在上海迎来了明显的发展。在“小而轻”、易入门、年龄友好等项目特色的吸引下,部分爱好者是从零起步,而另有一些人则跟阿加西、格拉芙一样,是渐渐从其他隔网对抗的项目中转了过来。从南京跨城而来的赵源和他的上海球友梁佳敏,他们都曾是网球爱好者,后来考虑到工作繁忙、较难保持足够的力量训练且也有些担心伤病,渐渐就转而接触起了匹克球。
“我打球(匹克球)是为了让自己放松,同时也在运动和锻炼。现在每周大概会跟人约两次球。对工作压力本就不小的人来说,比如我就是,安全、省心比什么都重要。不过这次来现场确实是为了追星,一直都特别喜欢阿加西和格拉芙。没想到我跟偶像在匹克球上有交集了。” 上海匹克球爱好者梁佳敏分享道。
在这回匹克球明星巡回表演赛的现场,记者见到了亚洲职业匹克球联合协会执行总裁辜钰涵,她表示希望让更多新兴观众了解并爱上这项运动,为匹克球运动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注入了动力,“希望它能成为更多人喜欢的体育项目。”
说回到匹克球的项目特色,“小”指的是场地大小,标准匹克球场约等于一个羽毛球场;“轻”指的则是球体和球拍,匹克球打起来比网球省力,但又不像羽毛球那般忌惮刮风。而讲到年龄友好,今年已经60岁的资深爱好者黄伟告诉记者,在大众匹克球玩家中,这项运动真的能做到让“60后”和“00后”正常地隔网比赛。
“在匹克球赛场上,虽然年龄也会带来体能上的差异,但差得不会很明显,仍旧是能正常过招的。要不然去年我们队也不能拿到全国第三名了。”在2024年12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匹克球城市挑战赛上,黄伟就作为上海一支民间参赛队的运动员,和年轻的队友们一道收获了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