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25年WTT中国大满贯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拉开战幕。作为年度最后一站大满贯赛事,主场作战的中国队派出男队16人、女队17人的庞大阵容,向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及混双五个项目发起冲击。
这场集结了2000点世界排名积分的顶级赛事,已然成为中国乒乓球队检验成色、锤炼队伍的核心练兵场。按照赛程,9月25日至27日率先进行资格赛角逐,正赛将于28日正式打响。
特派记者 程超 发自北京
男队·集体承压
新人老将同迎试炼
首日资格赛中,上海选手周恺3比1击败希德·纳雷什。由于较长时间未参加国际比赛,首局周恺有些紧张,对手依靠发球打乱其比赛节奏。“上来自己发动得稍微慢一点,导致第一局最后2分输了。”赛后复盘首局失利,周恺直言对手的陌生感与自身开局状态的拖沓,是失利的原因。谈及再度站上中国大满贯舞台的心情,周恺满是珍惜:“时隔一年再次参加大满贯,这个舞台很大,对我来说是很好的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对于接下来的比赛,他态度务实,“就像之前一直说的,一场场去拼。对手都不太熟悉,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
此次男队阵容堪称全员应试。11人跻身正赛,其中林诗栋、王楚钦等七人凭排名入围,薛飞、周启豪等四人获东道主外卡,徐海东、周恺等五人则需通过资格赛争夺正赛席位。对正处于新老交替关键期的男队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全方位的压力测试。世界排名第一的王楚钦身兼单打、男双(搭档林诗栋)、混双(搭档孙颖莎)三项重任,体能分配与精力调控将直接考验其综合竞技能力。而梁靖崑、林高远等中生代选手需证明外战稳定性,向鹏、陈垣宇等年轻小将则要在高强度对抗中突破成长。
在巴黎奥运会男单亚军莫雷加德、世界杯冠军雨果·卡尔德拉诺、横滨冠军赛冠军张本智和等世界排名前20位的选手悉数到场的情况下,中国乒乓球男队能否将参赛人数转换成赛场优势,值得关注。
女队·“内卷”升级
顶尖阵容暗藏锋芒
女队17人的参赛名单尽显豪华:孙颖莎、王曼昱等八人凭排名锁定正赛,何卓佳、覃予萱等四人获正赛外卡,杨屹韵、朱思冰等五人则出战资格赛。这份名单不仅囊括当今女子乒坛顶尖高手,更涵盖各年龄段潜力新星,构成了国乒女队的完整人才梯队。
孙颖莎与王曼昱的双核驱动格局已然稳固:前者长期稳居世界第一,后者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在她们之外,王艺迪、陈幸同具备挑战主力的实力,2004年出生的蒯曼和陈熠已攀升至世界前十,这种白热化的“内卷”,既是女队强大底蕴的直接体现,更让每一场队内较量都成为技术与心理的双重博弈。值得关注的是,朱思冰、杨屹韵等特殊打法选手的加入,不仅增加了比赛的战术复杂性,也为教练组考察多元技术风格提供了样本。
双打·深层考量
兼顾当下与未来
双打赛场的阵容排布暗藏国乒的深层考量。男双由王楚钦/林诗栋的新老组合领衔,辅以袁励岑/徐瑛彬、向鹏/薛飞等多对年轻搭档,既保障了当前竞争力,更着眼于洛杉矶奥运周期的组合磨合。女双方面,王曼昱/蒯曼与陈幸同/钱天一的强强搭档主打稳定性,而王艺迪与美国选手张安的跨协会配对,彰显了国乒推动乒乓球全球化的格局。
混双赛场的看点尤为密集。巴黎奥运会冠军组合孙颖莎/王楚钦的再度合体备受瞩目,这是他们巴黎奥运后第三次携手出战,前两次已在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与多哈世乒赛中经受住考验。但赛事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此,世界排名第一的林诗栋/蒯曼被拆对,蒯曼改搭陈垣宇,陈熠则与更年轻的黄友政搭档,传递出教练组锻炼新组合的意图。“莎头组合”的稳定发挥如同压舱石,为新生代组合提供了试错空间,更为巴黎周期后的混双梯队建设投石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