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一平
近日,2025年下半年度上海市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周末训练营乒乓球项目在三林镇中心小学(云台路校区)火热举办中。本次周末训练营将持续五个周末,共有八次训练,来自全市各区的45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报名参与。
“这次参加的基本上是7到10岁的孩子,都是各个区里面比较精英的运动员。”负责本次训练营带教工作的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乒乓球教练员王雪松介绍,11岁以上的孩子基本就是上海市二线队的适龄招生对象,这次的训练营目的同样是通过周末营让二线队教练员有更多的机会对优秀的运动员进行考察,提高二线队的招生质量。
除了常规的训练课外,这次的周末营安排了更多的实战课程,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技战术水平。“这次参加的学员水平都不错,这种高水平的对抗机会是他们比较缺少的,通过这次的排名赛,也能让他们对自己的水平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作为本次训练营的承办单位,上海丁松琳达乒乓球俱乐部还特别邀请了原乒乓球世界冠军丁松来到现场指导。
“这几年随着乒乓球的热度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开始关注这个项目。”王雪松表示,另一方面因为近年来国青队、国少队的选拔年龄越来越低,也让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向低龄化发展,不少5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接受启蒙训练。但面对这种情况,王雪松建议家长还是要理性看待青少年业余训练,在年龄较低的时候还是应该以兴趣启蒙为主,练好基本功才是一个优秀运动员能走得长远的根本所在。
此外,由于乒乓球的热度逐渐增加,相比以往比较单调的少体校训练模式,现在有越来越多像青少年乒乓球俱乐部这类的社会培训机构可以选择。作为曾经从少体校模式走出的运动员,王雪松对这两种模式的看法则是互有利弊。“少体校的话是教练挑孩子,而社会俱乐部则是家长挑机构,这让家长能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其他方面,一般来说少体校的教练员的带训水平和经验更加丰富,而社会俱乐部的教练员则更加有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