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本期导读 他为上海挣足面子
第01版:一版要闻 2022-03-02
默默助学二十余年

他为上海挣足面子

曹儒屹

图/TP

图/TP

图/TP

图/TP

图/TP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也是每一个上海人的追求。在这种精神感召下,上海这片土地上的人热心公益,传递善意,把博爱的种子撒播到每个角落。有这么一位上海人,他和所在企业在江西婺源从事公益助学工作20余年,帮助无数贫困学子走出大山,贡献社会……

◆记者 曹儒屹

大山里的孩子与上海结缘

早在2000年,上海游客张文(化名)与同事在江西婺源游玩时结识了一位乡村教师,无意中得知了当地大山里有一座学校——婺源县沱川学校。20年前,高速公路还未普及,彼时的沱川学校与外界少有联系,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缺乏。走了几小时泥泞的山路,一行人来到沱川学校,发现这里的一些学生家庭困难,其中部分学生的家庭甚至拿不出下学期的学费。学校缺乏必要的教材,教育陷入困境。听说一行人是上海来的,从未踏出大山的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而热切的目光。迎着他们期盼的眼神,热心公益的张文心头一热,决定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希望。

回到上海后,张文决定建议所在企业把员工的入职培训放在沱川学校里进行。一方面,让这些新入职的应届大学生们感受山区学校的不易,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让这些大学生们发挥自身特长,以自身所学给山区孩子们带去知识与见闻。这年秋天,公司带着新招的20多个应届毕业生和一车图书来到学校,同时还带来了一笔助学金。一对一的结对帮扶让不少员工与山区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友谊,每年给孩子们写信,见证他们从学生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成年人。

除此之外,公司还把一些电脑、图书和桌椅无偿捐赠给沱川学校,并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奖学金捐给学校。这之后的20年里,不断有个人和企业也加入到了对沱川学校的捐助行动中,甚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这里进行过帮扶。在众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学校扩建了场地,加盖了宿舍楼,许多学生再也不用在山中走几公里的崎岖道路来上学。喝水不忘挖井人,公司的慈善之心得到了沱川学校师生们的肯定,“他们的资助,让很多学生有了学习的机会,沱川师生都以他们为榜样。”学校领导如是说。

近五年来,由于乡村青年教师流失严重,除了捐款外,公司还组织山区教师与学生赴上海高校学习,走进复旦等名校课堂。上海举办一些重大活动期间,张文也会组织沱川师生来沪参加。公司还邀请上海文化与艺术界人士走进大山,为孩子们提供艺术教育与熏陶。在助教与助学相结合的帮助下,一批批沱川学子顺利毕业走出大山,其中还有不少人进入了名牌高校,其中一位叫汪红的学生更是考入了北京大学,成为沱川学校的骄傲。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学生们毕业后不忘助学的恩情,多次给母校捐款,回母校做讲座。沱川学校也成为了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学校,众多有困难的学生们在此得到社会力量的捐助,顺利完成学业。众人拾柴火焰高,20年间,沱川学子把助学之爱一代代传递下去,回馈沱川、回报社会。

做公益应成为一种习惯

20余年间,作为企业代表方的张文坚持每年前往沱川学校,关注大山里的变化。刚到沱川学校时,由于消息不通,上海人在当地人印象中有“小气”“利己”等标签,他决定扭转上海人在沱川学校师生眼中的看法,重新树立一个正面形象。2000年时,“上海人来江西助学”还是一件稀罕事,一些当地媒体都把这事当成新闻来报道。上海企业多年的坚持助学,让当地人从好奇变成了钦佩。一位多年来一直在学校任教的教师江新发见证了这一切,“他们从上海开车过来要六七个小时,这么多年来从未停止,这份情谊太不容易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的城市精神深深刻在张文的骨子里。上海在公益事业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小受到城市精神洗礼的他也热衷于各项公益活动。他是上海第一批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成员,2000年左右,很多人还没有骨髓捐献的概念,人们听到捐赠骨髓第一反应都是害怕退缩,他却自告奋勇地第一批提出要捐献骨髓,为白血病人带去希望。不仅如此,他还主动上街发传单,宣传骨髓捐献对白血病人的重要性,推动社会上的公益之风。

除了城市精神的感召,上海的企业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张文的价值观。作为上汽集团下属企业里的一员,张文早早地便认同了企业在社会中要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的概念。所谓合格的企业公民,指一个企业在社会中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就如同一位公民在社会中应尽的责任一样。上海的城市精神与企业的社会公民意识塑造了他的价值观,秉持着“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上海人”的理念,张文持续助学沱川学校20余年。

“做公益不是为做而做,而应成为一种习惯。”张文对助学一事十分低调,直言对沱川学校的帮扶是自己的责任感驱使,自己只是一个在企业与学校间牵线搭桥的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帮助孩子们成长是我们应该做的。”

(由于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再坚持,本文隐去了他的真实姓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