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周尔均、邓在军等合影(1960年) (本版图片由中信出版集团提供)
邓颖超与周尔均、邓在军夫妇在中南海西花厅(1987年)
周尔均戎马生涯超过七十年
人间四月天,海棠花似锦。东风满面之际,不由让人想起邓颖超追忆周恩来的文章:“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今年是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25周年,耄耋之年的周尔均前不久出版了《百年不了情——我与伯父周恩来相处的日子》一书,从侄辈的视角,真实地记叙了周恩来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生侧面和工作情景,以娓娓道来的笔触讲述他个人的成长是如何与七伯、七妈的关怀分不开的——这是对前辈的一份永久的感念。
◆见习记者 田蕊
思想引导——
伯母邓颖超的亲笔信
周尔均的父亲周恩霔与周恩来是同属“恩”字辈的堂兄弟,周氏那一辈共14个兄弟,周恩来排名第七,因此周尔均称他为七伯。1946年9月的一个下午,14岁的周尔均在上海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的“周公馆”第一次见到了七伯周恩来。两人的第一次见面给周尔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人比我想象中还要英俊、沉稳,目光炯炯有神。”周恩来和邓颖超询问他今后的打算,周尔均当即表态想去延安干革命。“七伯肯定了我投身革命的追求,但反复斟酌后,还是建议我暂时留在上海读书,充实自身。”之后在上海读高中的3年间,周尔均亲眼目睹了旧社会的黑暗,国民党政权一步步走向崩溃。周恩来在百忙之中先后三次看望他,并像对待成年人一样与之交谈,激励其:“要自强自立,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1949年6月,周尔均考上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此后,他参与了解放大西南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历任国防大学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军职。
如今回想起七伯当年没有让自己去延安的决定,周尔均更加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周恩来希望侄辈在经过历练、更加成熟后再参加革命工作,这无论是对晚辈的成长,还是对党的事业都更为有利。周尔均感动地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七伯的一番教诲,就不会有我戎马生涯七十余载的今天。”
1953年12月,周尔均光荣入党,在入党宣誓后,他立即写信将喜讯报给伯父伯母。邓颖超也在最短时间给他回了一封充满革命情感和勉励期待的亲笔信。这封信有个特殊之处——在开头称周尔均为“尔均同志侄”,而此前邓颖超在信中对他的称谓都是“尔均侄”,足见她对共产党员这一身份的重视。邓颖超在这封信中对周尔均提出了“三个必须”:必须加强党性的锻炼,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必须注意密切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不骄不馁,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加以不断的实践为要。“六十多年来,我时常重温七妈这封信,从中汲取营养,砥砺自己,并不断有新的心得体会。”周尔均说,“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这封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谆谆教诲——
公共场合要装作不认识伯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周恩来始终注意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夫妇向侄儿女们提出了“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们,只能在假日或出差时顺路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不得住西花厅;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七妈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细品其中滋味,可以感受到周恩来家教之严。但周尔均认为,每个严格的细节之下,都深藏伯父的智慧和亲情挚爱。“我们知道他是中国人民深深爱戴的总理,内心特别地自豪和崇敬,也发自内心地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点滴自律,维护他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威望和形象。”
本人从不搞特殊化,也不允许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利用特殊身份谋取利益,周恩来制定的严格家规,是共产党人红色家风的生动写照。周恩来曾在总后视察工作时专门指示相关负责人今后对周尔均“还是要严格要求,有机会让他多到基层锻炼”。周尔均说:“周家强调不要打着总理亲属关系炫耀自己搞特殊化。我和夫人邓在军有一个约定,在公共场合见到七伯,不越前问候,要装作不认识。七伯、七妈赞成这样做,成为我们之间的一点默契。”
严于律己——
西花厅的修缮风波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恩来是克己奉公、严谨自律的杰出楷模。周尔均在书中特别讲述了一段“西花厅的修缮风波”。
20世纪60年代初期,秘书何谦趁周总理不在北京时,对西花厅进行了简单的修缮,把潮湿的砖换成地板,漏风的门窗做了修补,更换了腐朽的房梁,添置了两张简易沙发,把木板床换成弹簧床,没有什么铺张浪费的地方。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总理,在看到这些变化后连声责问何谦:“我是怎么交代你的,为什么搞这么铺张?谁叫你添置这些东西?到底是谁的主意?”周总理坚持搬出西花厅,住进了临时办公的钓鱼台招待所。
看到周总理如此大动肝火,一次家庭聚会时,周尔均向他进言:“说实在的,西花厅已经相当破旧了,这也是历史文物,简单维修一下,也是保护国家财产。”周恩来严肃说道:“你们要懂得,我是国家总理,如果我带这个头,下边就会跟着来,还有副总理,还有部长,如果一级一级地照这样下去,不知道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随后,周恩来让周尔均背诵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周恩来语重心长道:“你们重温一下这首诗,就会懂得我为什么这样生气。要记住,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群众。”
为了西花厅修缮一事,周恩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作了两次检查,“我没有做好,造成了浪费,让大家去看看,不要笑话。”
像这样的例子,周尔均在书中记述了很多,比如一次周恩来从南方开会回来,当地政府临别时偷偷送了筐蔬菜。回到北京后,周恩来知道了情况,他坚决不吃这些“特殊菜”,并对身边人员表示:“我能吃到,群众吃不到,他们会怎么想?”周恩来就是这样,把戒尺放在心中,始终注意廉洁自律。
以文载道,以文载情。周尔均说:“他清正廉洁,身后没有半点个人遗产,却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什么是周恩来精神,以伟人为楷模,学习这种精神力量,塑无悔之人生,让中华美德薪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