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5日 星期日
声音 银龄健康颂  欢乐水乡行 李珂:技术发展是维护信息安全的保障 叶檀:疾病绝不能带来羞耻
第08版:名人生活 2023-05-10
消失9个月,知名财经作家自曝经历“黑暗时刻”

叶檀:疾病绝不能带来羞耻

叶檀 图片来源IC photo

沉寂了近9个月之后,叶檀近日终于出现在自己的视频平台中。这一次,她一改以往英姿飒爽的“财经女侠”形象——镜头前的她不施粉黛,头戴一顶帽子,穿着居家服,以一种淡然的神态,向观众娓娓道来自己9个月以来的“黑暗时刻”。

叶檀1973年在上海出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国内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央视特约评论员、“叶檀财经”创始人,同时在多家媒体开辟财经评论专栏,主要从事资本市场、房产市场、金融等领域写作,著有《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战争》,在财经评论界以新锐敢言著称,被称为“财经女侠”“经济侠女”。

“消失了9个月,我进入了一条黑暗隧道,严重到无法工作。9个月没有拍视频,现在是刚开始拍视频,原因是我生病了,很重的病。”视频里,叶檀说这9个月里,在各个视频和媒体平台上,大家还能偶尔看到她出镜,“这些视频实际上是‘存货’,是团队同事们通过剪辑呈现出来的。”

叶檀坦诚地告诉大家,自己得了乳腺癌。在讲述自己在听诊室了解病情的心理状态时,她这样描述:“不会像电视剧所演一样,拼命地哭泣,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表情。当一个巨大的痛苦来临的时候,你这时不是感受,而是感受消失。你既不惊奇也不高兴,也不害怕。”她平淡地讲述着自己在瑞金医院治疗的经历,无论是家人还是医生,对于她的病情都十分坦诚,起初发现病情时十分凶险,“很可能就不行了”。

同时,在这段视频中,叶檀特别说明,希望大家不要将疾病看作一种人生的羞耻,尤其是乳腺癌,“我认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疾病不能带来羞耻,而应该带来爱。”乳腺癌作为激素相关疾病,更被看作是隐私中的隐私,病人往往难以启齿。但疾病就是疾病,最多作为一种身体上的不幸,希望无论男女,都能将这种羞耻从身上剥离。视频中,她坦然摘下帽子:“所以我想把这个剥离掉,大家看看。”

叶檀是从其他职业转型成为媒体人,并取得成功的代表之一。读书期间,叶檀是研究明清经济史的,在史学圈子里小有名气。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收获博士学位后,曾一度供职于复旦大学和上海社科院,过起了标准的“书斋生活”。

叶檀说自己在大学时看书很杂,专业成绩不太好,对非专业领域的财经反而颇有兴趣。2000年左右,叶檀开始为纸媒撰写财经评论。这一年,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成立整整10年,正是各路股评家纷纷涌现的时代,各种媒体上的股票消息、荐股报告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入行之初,叶檀坚持每天出一篇财经评论,后来发展到两篇,雷打不动。2000年至今,她已在《每日经济新闻》《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时报》《上海证券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中国企业家》等报刊发表大量文章,偶尔在电视台财经频道客串点评经济新闻,也出版过历史方面的书籍。

叶檀曾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自己从书斋走进媒体的原因:“不转不行,一是性格,一是被迫,必须要转行养活自己。当时我分析了几个行业,看哪个是能做的,最后选择了财经。”

叶檀职业生涯的第二次转型,是从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创办了“叶檀财经”公众号。叶檀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标题、图片、行文风格都不一样,我甚至花几天时间把人家所有的标题都研究了一遍。”

近年来,叶檀的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拥有千万粉丝。“叶檀财经”上发表的文章,出言犀利、见解独到,也许人们不一定都赞成她的结论,但是这些长期跟踪形成的思考成果,有着特有的参考价值。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则称,叶檀对问题的观察非常细致到位,文笔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对正处于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来说,挑战当然很多。在这种时期,叶檀的多方位视角尤其珍贵。

这一次,叶檀选择在镜头前摘下“帽子”,并非只是让观者看看自己的“丑态”,而是表达一种直面疾病的勇气和坚定。经历过“黑暗时刻”的考验,或许她能够再次探索自身发展的新的可能。

本文综合自中国妇女报、极目新闻、鲸平台、微博@叶檀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