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居委干部向杨纪根发放退役军人优待证 祝叶 摄
今年“八一”前夕,周家湾居委干部陪同爱心企业党支部书记上门慰问杨征宇(左) 徐雅萍 摄
龙华街道优抚办协调装修队将杨纪根家改造一新 龙华街道 供图
50年前,海军士兵杨纪根因公负伤复员落户上海,尽管屡遭命运的重击,但他如同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倒下。
50年来,其居住地的街道和居委工作人员始终陪伴着这个命运多舛的伤残军人家庭,共同走过一段段艰难的人生旅程。半个世纪“鱼水情深”,杨纪根以残缺的身躯践行了一个军人的铮铮誓言。
记者 金霏 通讯员 徐雅萍
英勇救援 遭遇意外截肢
1968年3月,杨纪根满怀着从戎报国的决心入伍,被分配到海军某部队,因体能过关、技能精湛,两年后晋升为军士长。
1970年10月的一天,杨纪根接到救援任务——一架小型飞机受天气影响不慎坠入海中。杨纪根立即与战友驾驶运输船赶往事发地点,此时天色昏暗、巨浪滔天,迫降的飞机在惊涛骇浪中剧烈颠簸着,随时有倾覆的可能!杨纪根站在甲板上神色凝重,声嘶力竭地指挥着战友们实施打捞救援。
战友们用钢缆将失事飞机固定住,运输船做好将飞机往回牵引的准备。汹涌的海浪不断撞击着船身,十几根钢缆被拽得“嘎吱”作响。就在大家觉得万事俱备之时,突然狂风大作,一根钢缆被硬生生扯断,绷断的钢缆如利剑般向杨纪根扫来,正抽打在他的左腿上。杨纪根顿感一阵天旋地转,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医生告知他,事故导致他的小腿粉碎性骨折,以当时的医疗水平,保住这条腿的希望渺茫。杨纪根数日高烧不退,为保全生命,医生只能截去他的小腿。
讲起这段经历,杨纪根眼里噙着泪花。他至今记得部队领导对他说的一句话:“你不顾个人安危,奋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到了军人的责任,只要生命还在,就还可以继续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
杨纪根装上假肢后,虽不能像以前那样健步如飞,但至少能正常行走,这下,他更坚定了生活的信念:“选择当兵不惧风险,身为党员无畏前行,即使脱下军装,也永远要做生活的强者。”
经人介绍,杨纪根认识了上海女知青杨峰,境遇不同的两个人,成为了彼此最坚强的依靠,不久后两人喜结连理。1973年杨纪根复员,与妻子落户上海,单位分配给他们一套位于徐汇区龙华街道周家湾小区的两居室房子。从那一年起,在周家湾居委会的工作簿上,多了这户伤残军人家庭。每每有新任居委干部上岗,都会被领到他家认认门,可以说,“杨纪根一家”成了周家湾居委会“最大的牵挂”。
成家十年 再遭晴天霹雳
时隔一年,杨纪根的妻子怀孕了,他原本以为幸福的时光即将到来,却依然躲不过命运的捉弄——妻子意外早产,儿子因吸入过多羊水导致小脑受损。望着产房里无比虚弱的妻子,杨纪根霎时间悲从中来,当儿子被诊断为脑瘫、一级智力残疾时,他更是欲哭无泪。
妻子是一名教师,面对儿子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吃饭、说话、玩耍、上学,她却坚定地认为儿子只是小脑受损,但大脑发育正常。在操持家务的间隙,她不厌其烦地教儿子识拼音、学认字、练习四则运算。夫妻俩特意给儿子起名为“征宇”,寓意有朝一日能征服宇宙。
儿子10岁那年,能手舞足蹈地比画出内心的需求,还把小学课本上的字都认全了,夫妻俩感到很欣慰,盼望着往后的日子能过得越来越顺。妻子特别要强,长年累月竭尽所能照顾家庭,却很少顾及自己腹痛的老毛病,没想到竟被查出胃癌晚期,没多久留下父子俩撒手人寰。
又是一记晴天霹雳!妻子英年早逝,儿子重度残疾,自己左腿截肢……杨纪根重重垂下了头,紧紧捏住了右腿。这么多年,支撑全身都靠这条腿,但它也早已患上严重的脉管炎,苦难的现实如泰山压顶,自己还能不能撑下去?
“老兵不哭!”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杨纪根选择坚韧隐忍,他要与命运抗衡。这一次,无数人站了出来,为他托起生活的重担。
周边邻居对于他们家的遭遇深表同情,纷纷伸出援手。居委会更是忙前跑后,数十年默默帮扶:为小杨申请困难儿童相应的补贴和补助;小杨年满16周岁后,居委会又帮他申请残疾证;紧接着重残、无业等一系列的手续都在龙华街道和居委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完成。政府每月发放的补贴,稍稍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让杨纪根父子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
脑梗病重 人生四度受创
2020年8月23日,杨纪根遭遇了人生的第四次重创——他突发头晕摔倒在地,巨大的响声惊动了隔壁房间里的儿子。小杨吓蒙了,缓过神后敲响了邻居金耀义家的门。看到杨征宇惊慌失措的样子,金耀义顿觉情况不妙,跑过去一看,只见杨纪根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他随即拨打了120,又联系了居委会主任黄丽红。大伙将杨纪根紧急送往龙华医院抢救,并通知他在沪生活的侄子侄女火速赶来。
医生诊断为脑梗塞引发偏瘫,杨纪根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了20余天才度过危险期。居委民政干部陈琦到医院探望,看到他面无血色、昏昏沉沉。“杨师傅,杨师傅……”小陈轻声呼唤,杨纪根微微睁开双眼,看到是居委干部来了,他挣扎着抬起一只手,歪斜的嘴角使劲挤出两个字:“儿……子。”小陈心领神会,俯下身说道:“杨师傅,您老家的三弟来了,您儿子现在由他在照顾,侄子我们也联系上了,您就安心养病吧。”杨纪根的神情顿时松弛下来,眼泪顺着眼角的皱纹滴落在枕头上。那年杨纪根75岁,满脸的皱纹就像一团被揉皱的纸,折痕处写满沧桑。
杨纪根住院期间治疗费近10万元,术后又转院接受了8个月的康复治疗,每月治疗费、护理费1万余元,政府按照相关抚恤条例的规定,给予革命伤残军人医保以外自负部分50%的补助,这给杨纪根减轻了很多负担。但近两年他长期住院,独居在家的儿子需聘住家保姆照顾,每月至少花费上万元,生活愈加拮据。
龙华街道深知他家的难处,街道优抚办协调装修队将他家改造一新:每个房间安上扶手;换上高度适中的马桶;根据他们的需求重新安装橱柜,再配上煤气报警器等。周家湾居民区党总支和第一党支部对这个困难党员家庭也是关爱有加,经常上门探望询问需求;志愿者每月上门打扫卫生……
今年6月,周家湾居民区开展2023年旧区改造二期工程,施工方上海赛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了解到杨纪根开残疾车出行有困难,立即将楼栋门口高低不平的地面铺平抬高,并铺上防滑地砖;还将他家老旧损坏的门锁拆卸换新。“八一”前夕,该公司党支部书记陆瑒、周家湾小区项目经理成亮及技术负责人曹佳豪,在周家湾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祝叶的陪同下上门慰问,并送上慰问金5000元和礼品。
“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龙华街道和周家湾居委会历任工作人员接续援助杨纪根一家长达半个世纪,让他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之际,龙华街道相关部门及各居民区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及各类优抚对象161人,感谢他们为祖国作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