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长三角葡萄大比拼  南浔摘得金奖 南浔首批定向中医师承学员拜师 南浔古镇如何复兴?“90后帮帮团”有“金点子” 乡贤以“渔”为媒,助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 借力亚运东风,善琏湖笔加速新品发售 千年古村换新颜,美丽水乡点亮美好生活
第06版:浔沪之窗 2023-08-02
新江南 新村景(五)

千年古村换新颜,美丽水乡点亮美好生活

为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湖州市南浔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乡村产业兴旺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暑期的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绿意盎然,成片桑基鱼塘成了村里最吸引游客的打卡点。7月22日,一批批省内外的研学团队前来这里学缫丝、做糕点、游古街,体验独特的蚕桑文化。

始建于南宋年间的荻港村四面环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命名的桑基鱼塘所在地。但在上世纪80年代,荻港村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兴建了各类油脂、化工等污染企业共30多家。

“那个时候我们是大步子向前迈,村里的企业很多,我们也算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原党委副书记章金财讲述了20多年前的“辉煌”。但盲目无序的发展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村里污水横流,让荻港人骄傲的数千亩桑基鱼塘也面临消失的危险。“四周的河道都是黑的、臭的,鱼塘的水质不好,鱼也养不活。”村民杨平荣回忆起过往,那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但淘汰落后产业,并不意味着要断了老百姓的“出路”,也不能“一刀切”,而是要替他们寻找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路子。

那年,荻港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协商的方式,对村内企业实施搬迁、转型、关停等措施。没多久,这些污染型企业就消失了,而一种全新的业态也在此时兴起。

著名的乡土企业荻港渔庄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油脂厂关闭后,我们也在和村里一起谋划,接下来要做什么。”总经理倪威介绍,在那时,并没有农文旅的概念,摸着石头过河的他们利用当地荒废湿地、老桑地、小鱼塘这些闲置资源,建起了荻港渔庄,也成为当地的新地标。如今,集渔业养殖、餐饮住宿、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荻港渔庄有600名员工,其中一多半都是荻港本村人。

此后的20年间,荻港村经历了3个阶段的蜕变,从疏浚河道、整修民居、拓宽村路、完善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到围绕古村落文化和桑基鱼塘来发展特色旅游业,改造升级全域景区,荻港村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从2014年开始,荻港村分3年实施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修复改造古建筑和历史风貌景区10850平方米、村内古道4.8公里,全面修复了历史上著名的南苕胜境景观区。凭借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荻港村也在这些年逐渐“出圈”,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吸引游客超70万人次。2022年村级集体总收入407.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万元。

眼下,在荻港村的全域提升改造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打造古村复兴区,专班工作人员正在与施工方负责人对照本周的项目进度表。

为打造“千万工程”新时代的美丽样板,在去年8月,荻港村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携手合作,制定《南浔荻港村旅游发展与风貌景观提升规划》,投入6.17亿元布局遗产传承区、文旅融合区、古村复兴区三大特色区域的26个重点项目。

“现在整体的工程进展还是比较快的,工作专班几乎每天都要碰面,对碰到的问题都要现场解决。”荻港村第一书记李学明表示,26个项目改造完成后,荻港村将拥有涵盖31个景点共计约5.3公里的精品旅游环线,预计年游客量超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亿元。

“拓展实施‘千万工程’,围绕做好‘水’文章,深度挖掘鱼桑文化、运河文化、水乡古镇文化,打造极具特色的长三角亲子乐园业态布局。”南浔区和孚镇党委书记褚利斌表示,下阶段,荻港村将继续拓展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梯次分类推进人居环境提升,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