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李晟:开辟信息化市场,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朱巍:不断超越  勇敢逐梦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一纸家信,万千情怀
第08版:名人生活/专题 2023-08-02
承载时间的重量 连接真实的人生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一纸家信,万千情怀

曹儒屹

钱三强、何泽慧夫妇

今年是钱三强先生诞生110周年。近日,新书《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出版。该书收录的信件均与钱三强有关——留学时家中长辈发来的关怀与教导、大哥告知父亲去世的噩耗、同学间的相互鼓励与共同进步、向爱人家中发去的“求亲信”、与五弟一家的互通平安、和儿女之间的“思想交流”……这些往来信件披露的内容鲜为人知,弥足珍贵。现摘录其中涉及家庭生活的片段,以飨读者。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生于浙江绍兴。他的祖父钱振常,是清朝同治年间进士,曾在绍兴龙山书院执教。父亲钱玄同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健将”、《新青年》的几位轮值编辑之一。

钱三强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他阅历丰富,人脉甚广,亲历过许多科学界、政界的重要事件。钱三强的秘书葛能全,是中国工程院首任秘书长、党组成员,他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丹经过多年努力搜寻,在钱三强几位家人(钱德充、钱祖玄、钱民协、钱思进等)和一些学友襄助下,搜集到近300封钱三强的往来书信。

这些书信从1933年父亲钱玄同“从牛到爱”的赠言,到1992年钱三强去世前不忘“做大事”的遗言,跨越了近60年,其中不少家信更是首次公开。一纸家信,万千情怀,历经60年风霜洗礼,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意,串联起这位“两弹一星”元勋的真实人生。

长辈关照:“惟求学之时,光阴最宝贵”

三强鉴:

你屡次来信,报告近来读书情形,知专心求学,蒸蒸日上,极为欣慰。惟云精神兴趣欠佳,思及家中,时形梦寐,且谓学成以后,未必便能谋得较优之职业,因此觉一身之前途甚为渺茫。此等忧虑,于少年人极不相宜。吾家三世业儒,故料量田产及经营米盐之事非所谙悉。我才尤短,更绌于治生之道,以致近年生活日趋贫困。你有志求学,作显亲扬名荣宗耀祖之想,自是吾家之孝子顺孙。

你常有信来,固所欣盼。惟求学之时,光阴最可宝贵,以后来信,大可简单,我所欲知者,为学业之进度与身体之健康,其余均可不谈。不但家信如此,即与此间诸学友如沈、陈诸君通信,亦当如此。此乃时间经济之道也,切记切记。

(钱玄同致三强,1938年1月1日)

大哥来信:“互致节哀,多多珍重”

三弟:

父亲于1月17日下午9时3刻逝世。父亲故去后,留在北平的学界同仁好友,在刑部街教育部内为父亲举行了追悼会,在外地的朋友们闻讯后,有的致电哀悼,有的写了悼念诗文寄来,我等甚为感激,并以我们三弟兄之名敬致谢忱。父亲的突然故世对母亲刺激非常重,悲痛的心情你会想象得到,但身体尚可,有我们在身边终日陪伴护理,精神会渐渐好起来的,你可以放宽心,也不必为这突发不幸过于悲哀。在此互致节哀,多多珍重。

(大哥秉雄告三强父亡书,1939年1月27日)

“求亲信”:“向您报告我们的决定”

怡贞女士:

泽慧同我是在清华大学时的同学,1936年她到德国,1937年我到法国,在居里实验室从若利欧夫妇作关于放射学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因为战争的关系,我们于1940年论文完结后,都不能回国。自1943年冬起,她因柏林有受炸的危险,离柏林,在海德堡从波特(Bothe)教授作原子核物理方面的工作,极得教授之赞扬。由她的信中知她对于这门物理非常之有兴趣。

因为工作的范围相同及互相认识的清楚,我们最近决定将我们未来生活及工作完全联系一起。但是泽慧因为有点小孩脾气,所以叫我向您报告我们的决定,并且希望您能有机会时,代向堂上报告。我们现在尚处于异国,所以没有任何仪式,但是我们相信我们的决定已经如同有过仪式一般。至于将来的事情,尚希望您指教。

(钱三强致何怡贞,1945年9月10日)

给儿女:“要有股闯劲,要有创新精神”

思进:

我所希望于你的是,在这两年左右时间内把博士论文做完,赶快回来参加祖国的科学事业。做研究工作是一生的又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不是没有困难的。你过去还是克服了不少困难,我相信这研究开始阶段的可能,你是能克服的。这里需要有股闯劲,也就是创新精神。同时要同国外和国内的老师和同行们经常请教和交流经验。

(钱三强致思进,1983年1月18日)

曹儒屹 整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