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松江区教育学院主办、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承办、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及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协办的“二十大指引 大思政育人——松江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顺利举行。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建良、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庄坚俍、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何宁、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俞慧文老师莅临指导。松江区教育局宣传德育科科长薛红梅,松江区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陈赣、副院长秦欢珍、上师大附外中校长李凯及上外松外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校长致辞 助力发展
上师大附外中李凯校长代表学校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更好地统筹教育资源,加强思政课各学段间的沟通与协作。上师大附外中是以国际理解教育为特色的百年老校,不断将特色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紧密联系,加强与联盟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EIU”(Em otion,Interaction,Understanding情感,互动,理解)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激发学生立志报国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知行合一,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
课堂观摩 精彩纷呈
上外松外石东岳老师执教了《走好人口规模巨大的大国现代化之路》一课,先聚焦上海,了解学生生活,品读建设者们的故事,找寻上海将人口规模大的压力化为发展机遇的密码,那就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范二变老师执教《“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关于人口规模巨大现代化的认识》一课,通过调查汇报,辩证认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上师大附外中黄佳慧老师执教《从人口高质量发展看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一课,通过分析“一老一幼”发展难题、概括上海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举措,感受上海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耐心和巧心;通过探究协同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思考人口高质量发展何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理解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专家点评 赋能成长
何宁指出,三节课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除关注知识内容的达成和能力的提升外,也注重情感的培育和共鸣,落实了核心素养培育。
庄坚俍表示,三节课围绕同一主题完成了教学目标、思维方法、作业和评价的多维度一体化,实现了思政课内涵式的纵深发展。
俞慧文指出,松江区作为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区在机制建设、思政课内涵研究以及思政课教师培养方面下了大功夫。
刘建良强调,教师需要提高理论素养,悟透理论并转化为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上,要围绕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提高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素养,点燃学生热情和激情,坚定“四个自信”。
领导讲话 激励奋进
陈赣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践行教育家精神,启智润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做弘道人;二是要构建“三链”育人路径,根据教学内容建立学科知识链,关注解决真实问题构建关键能力链,形成从情感认同到观念信仰的价值驱动链;三是要运用思政课一体化的机制推进大思政育人,促进跨学科、跨部门、跨校一体化育人,携手共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体育人,启智润心。在上师大附外中创建特色普通高中的关键时期,成功承办这样一场大型展示活动,非常有意义。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定能为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终身发展添砖加瓦,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