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种的水稻,零添加、无污染、无农残,关键是产量又稳、出米率高!”日前,在湖州南浔善琏镇和平村,农户们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据了解,这片农田的亩均产值是常规水稻种植的3倍以上,能够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成为了农户们的“致富田”。
这片农田的经营者叫姚松泉,是南浔的一位返乡创业乡贤。怀着对乡土的热爱和眷恋,姚松泉毅然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家南浔乡从事水稻生产研究,致力于不断提高传统稻麦的种植技术和附加价值,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逐渐从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成为村民种田的“贴心人”。为了高质量扩大种粮规模,科学提高水稻产值产量,他几番辗转于浙江、海南等地,多次前往中国科学院发育与遗传所、嘉兴农科院、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等院所,邀请农业专家对育种制种进行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承接了中科院李家洋院士“嘉优中科系列杂交水稻”项目,有效把稻田亩均产值从传统水稻的1300元左右上升到水稻育制种的4000元左右。目前,该系列水稻育种制种规模预计以200到300亩的幅度逐年增加,可推广良种面积达10万亩级别,大大优化了水稻产业结构。
姚松泉不断聚焦如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土地的盈利能力,探索出了稻田种养的“新花样”。他探索推广水稻与小龙虾、鸭、鳖、虎斑蛙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套种、套养和水稻与冬季作物的连作、轮作,不断丰富“水稻+N”综合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一水多用、一稻多产、一田多收的生态综合种养新“稻”路。目前,姚松泉和他的团队正在研究“稻渔共生”课题,亩均收益预计可达1万元。
姚松泉还是一名有情怀的政协委员,他用实际行动引进高效益农业产业,不仅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60余人,还以农创客、合伙人的新模式引介多人跨界进入农业产业领域。他在观音堂村创建了杂交水稻制种“共富工坊”,连续3年参加湖州市产业带动帮扶项目,累计向47户低收入农户提供种子、技术等创业要素支持,实现每户保底年增收1500元。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引擎。近年来,南浔区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把广大乡贤作为乡村中最具视野和资源的人才。接下来,南浔区将继续凝聚新乡贤力量,做活乡贤文章,探索“乡贤+”模式,鼓励更多的乡贤为南浔的发展献言、献技、献策,使更多的根植于乡土文化又富有远见的新乡贤,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