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南浔古镇文创月饼一天售出两千单 这所上海“世外系”名校在南浔启航 文化特派员扎根乡村“种文化” 首届罗开富教育基金颁发 “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参观者盈门 农兴村“创业记”
第08版:浔沪之窗 2024-09-11

文化特派员扎根乡村“种文化”

最近这段时间,湖州市市级文化特派员、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副教授高宁正忙着对接“一元茶馆青春版快闪店”落地常驻事宜。

作为湖州南浔和孚镇荻港村的文化特派员,如何活化利用桑基鱼塘,令其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是高宁新的“使命任务”。日前,由她主持的《农遗新生——唤醒沉睡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荣获了2024“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AWHEIC)“未来之星奖”。她带领的团队还开发设计了相关系列文创产品及一款益智经营类线上游戏,吸引更多人关注、了解这项农业文化遗产。

从桑基鱼塘保护到发展绫绢产业,从指导艺术乡建到打造艺术乡村,奔赴基层两个多月时间以来,省、市、区三级文化特派员深入调研摸家底、瞄准需求出实招,活跃在乡野大地、田间地头。

用耳朵倾听,用脚步丈量。南浔区级特派员、南浔区非遗馆负责人徐萍到双林镇和睦社区报到后,花了一个多礼拜时间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双林的文化底蕴和文脉传承都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我觉得传承、发展、繁荣绫绢这项非遗大有可为。”徐萍计划,通过把绫绢产品融入生活,用双林故事塑造品牌的形式,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保护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把文化存量转变为经济增量。

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向乡村覆盖,区级文化特派员、南浔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人员丁云飞带着优质科普文化资源如约而至。

“最开始,我一直思考,自己可以为这里做些什么。”他走进了东迁街道洋南村,这里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公共资源配套不完善,于是,他把“青少年宫”搬进了村文化礼堂。在刚刚结束的暑假里,他积极链接资源,开设了10课时的科普教育课堂,极大增强了青少年的动手实践和思维转化能力。

“摸需求”“送服务”“种文化”,文化特派员们在为期两年的时间里,开展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阵地提升、文化产业帮扶等方面的工作,以文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他们在基层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