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庸读者见面会现场
说起幽默漫画大师,朱德庸是大家熟悉的一位。创作40年来,他以稳定的节奏相继出版了诸多畅销作品。从早期的四格漫画作品《涩女郎》《双响炮》《醋溜族》到中后期作品《关于上班这件事》《绝对小孩》《大家都有病》,每本漫画出版后,都能引发“现象级”讨论。其中,根据《涩女郎》系列改编的电视剧《粉红女郎》,让朱德庸这个名字和其“朱氏幽默”的漫画风格被更多人知晓。
近日,在上海书城五角场店,64岁的朱德庸为申城读者带来新作《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采用兼具黑白、淡彩的强烈风格,手绘、手写了180则普通人面对自我困境的故事,或幽默,或自嘲,或讽刺,或治愈,展现出朱德庸对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以及对时代困境的温柔解剖。
直面当代人的精神内耗
当代人的困境,一直是朱德庸很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在这次活动中,朱德庸说:“今天很多人以为自己在跟着时代走,但实际上很多人是在跟着钱的速度跑。现在人之所以不快乐,产生这么多的困境,就是因为我们都在用别人的速度要求自己。”
在新作中,朱德庸将笔锋向内,对准当代人的自我困境。如果用今天流行的性格测试MBTI来说,这本书堪称是“I人”的内心世界大放送。这类人内敛、敏感又心思细腻,似乎每天都会有巨大的精神内耗需要独自处理。朱德庸在开篇写下一句话,“遇见一只戴潜水帽的章鱼,他告诉我:这个世界越来越危险了”,生动地展现出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反复拉扯。
“人生未爆弹”是朱德庸的自创词。“未爆弹不是真正的炸药,其实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每个人的一生可能都要经历未爆弹爆了,那就是崩溃。”他想通过“未爆弹”这个词提醒读者,“未爆弹”在人生中随时可见、随处可见,它隐藏在我们求学、工作、爱情、婚姻、生活中,甚至是成功和失败里。只有敢于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学会拆解情绪未爆弹,才会获得情绪自洽。“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可能无法给出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而仅有的秘诀便是多花一点时间关心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
透过“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朱德庸拥有一双成人的尖锐的眼,和一颗孩子的单纯的心,而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像一个每天坐在大玻璃球往外观察、偶尔出来散个步的人”。
小时候,自闭倾向曾带给朱德庸很大的困扰,他被公认是个“怪小孩”。年幼的他并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只是觉得日子过得很难受。自己和跟人、事、物都格格不入。因为自闭,他不适应外界的世界,也没有什么朋友。那时漫画就成为他最好的愈疗手段。朱德庸回忆说:“在学校受到老师或是同学的不平等的对待的时候,回到家就把他画在漫画里面。”自闭让他得以逃离现实,而他的自闭,并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于外界,他还是充满了好奇心。于是变成了他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去观察外面所有的事情。
朱德庸从自己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同样也在理解自己。直到2013年,他53岁的时候,朱德庸才知道了自己患有亚斯伯格症——他因为颈椎不是很好去做复健,复健的老师告诉他这种病症的存在。得知这个病症,让朱德庸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轻松感”。他终于了解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原因。他说:“如果有时光机可以回到过去,我只想抱一抱童年的自己。”
一笔一画解析时代病症
朱德庸不会去刻意地把很多东西记录或收集下来,也不会刻意四处旅行寻找素材。他的创作是自然而然的。
每天早上,他大概七八点起来,之后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再弄一份简单的早餐。然后就坐下来画画。画到十点多,太太就会起床。朱德庸会再陪她吃一次早餐。两人一边吃,一边聊天,他们会聊很多事情。聊生活,聊碰到的人、遇到的事,聊去过的地方,或者中午去哪里吃饭,想去哪里走走路。下午外出回来后,朱德庸看电视、听音乐,朱太太读书。
朱德庸不是一个很喜欢旅行的人。养了猫之后,更是被“拴”住了,外出对他来说更加困难了。每次如果要出门,他都要“挣扎”很久。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他还是像平常在台北生活一样,保持惯常的节奏。朱德庸会在城市里面慢慢地行走,去吃当地人吃的菜,去当地人平常会去的地方,感受当地的生活。
尽管笔耕不辍,但朱德庸一直保持着缓慢的创作速度,每部作品的筹备期都在5~10年。在创作的过程中,朱德庸坚持不请助手,从铅笔到墨线,再到上色,每个环节都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新作《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同样如此。“最早画的线条跟最后画的线条不太一样,因为历经两年多,人的情绪和感受会不一样。”朱德庸说,“我相信慢一点是对的,因为在慢的过程中,你会不停地反思,重新感受,逐渐接近内心。”
对这种情绪之谜的时代困局,朱德庸思索数年,以他内心住的那个单纯小孩的视角,将谜底全部写进《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里:“这本书是献给人生还没开始的人;人生刚开始但还很迷茫的人;以及人生已经开始很久,却不知道如何继续走下去的人。”
记者 杨鹏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