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士》剧照 图源:新浪微博@王宝强_崔业版
凭借《士兵突击》中执拗的“许三多”这一角色,“80后”男演员王宝强为观众所熟知。今年,他主演的电影累计票房破200亿元。王宝强始终以“小人物”的姿态,在银幕与荧屏上诠释不同角色的命运。十多年没参演过电视剧的他,近日携《棋士》回归电视剧圈,首次挑战“沉默的反派”。入行近30年,他直言:“我很在乎观众的感受,他们肯定是带着很高的期待看这部戏,我压力很大。”
电视剧《棋士》可以说是王宝强的转型作。他此前饰演的角色更多偏向武打、喜剧。虽说是转型之作,但王宝强这次扮演的还是一个“小人物”——上世纪90年代的少年宫围棋老师崔业,被迫卷入信用社抢劫案,因为孩子生病需要巨额治疗费,他内心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从而把自己在围棋上的天赋用于犯罪。
王宝强通过细致的演绎,把人性的挣扎与复杂持续地呈现给观众。“这个角色的命运,每一步都像是下棋,他有‘羊’的一面,也有‘狼’的一面。我以往一些角色可能是嘴闲不住、废话连篇的,人物的性格偏于可爱。这次的崔业则更多的是人物内心的展现——通过人物的肢体动作,或者一个眼神,就要让观众明白他要做什么。”王宝强说道。
王宝强的演艺生涯始于16岁,从学武后去北影厂“跑龙套”,到在电影《天下无贼》里饰演“傻根”;从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到电影《唐人街探案》系列里插科打诨的“唐仁”,对“小人物”的塑造似乎成了他的职业名片。王宝强说:“我并非热衷于饰演‘小人物’,而是他们有时候更接地气、更有共鸣,大部分人在生活当中都是小人物,其实人人都是‘打不死的小强’。”
对于自己曾经塑造过的影视角色,王宝强说:“我觉得演好哪一个角色都不容易。但这些角色都不像我,只有王宝强最像我。现在回头看,没有刻意的表演和设计,都是我在那个阶段能塑造出的最好的角色。从《唐人街探案》系列,到新剧《棋士》,我自己都挺喜欢,因为作为演员,只有自己先喜欢这个角色,才能把这个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观众。”
2016年,王宝强首次担当导演,没想到《大闹天竺》得到的是铺天盖地的群嘲,让王宝强深受打击。当年,中国《青年电影手册》主办发起的“金扫帚奖”将他评为年度“最令人失望导演”。他也认了,亲自去领奖,笑着站在台上,说:“要跟观众说一声‘对不起’,希望这次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6年后,他带着《八角笼中》卷土重来,以真诚赢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今年春节,随着电影《唐探1900》热映,王宝强主演的电影累计票房突破200亿元,他也成为中国影史首位票房破200亿元的“80后”男演员。
从演员到导演、制片、监制,“多一个身份就是多一份责任”。王宝强坦言,“因为无论是拍电影还是拍电视剧,都是服务观众的”。入行近30年,王宝强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合作演员李乃文说:“每拍完一个镜头,他会跟导演探讨镜头语言、基调,包括每一个演员的表演分寸。这时候我在旁边看着他,真是‘既熟悉又陌生’。”
从“傻根”到“200亿影人”,王宝强始终未改演员本色。“我不希望生活中的职位、身份带到戏里,这点我还是分得清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观众看到王宝强又拍了一个新的作品,又出演了一个新的角色,会觉得‘他拍的每部戏区别还挺大的,只要他演的都想看’。这样我就觉得挺荣幸的。”
王宝强说,自己今后的目标就是每一部作品都有品质保障,各方面都有创新。“还是那句话,我的幸福感就来源于创作优秀的作品,这个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谈及自己30年来的变化,王宝强觉得自己更成熟了,“变得比以前更有自信了。观众看到了一个人经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这就是人生的希望”。
摘编自人民网、钱江晚报、环球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