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春光明媚,浦东新区唐镇小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香港南区官立小学的111名师生。这场以“同根同心”为主题的沪港两地学生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与共鸣。活动通过校园参观、文化体验、课程互动、艺术展演等多种形式,让两地师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共同书写了一段难忘的友谊篇章。
缘起——同根同心,共叙中华情
“同根同心”沪港学生交流活动是近年来两地教育合作的重要项目之一,旨在促进沪港两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共同理解,增进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唐镇小学作为浦东新区的优质学校,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课程特色,成为本次交流活动的第三站。
活动伊始,香港师生在唐镇小学师生的热情迎接中步入校园。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拉开了活动的序幕。舞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香港师生备感亲切。唐镇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楼坚与香港南区官立小学副校长王淑德共同为狮子“点睛”,象征着两地友谊的蓬勃发展与美好未来。
校园之美——穿越千年,感受文化魅力
唐镇小学的校园如同一座微缩的历史博物馆,将唐宋文化的精华浓缩其中。香港师生在引导员的带领下,沿着“唐风宋韵”主题路线,开启了一场文化探索之旅。
师生们先走进唐朝文化区,欣赏唐代诗人的诗歌、书画、雕塑和服饰,感受盛唐的宏博气象。随后,他们步入宋朝文化区,诵读苏轼、陆游等名家的诗词,体验宋代点茶、吃火锅等生活场景。巨幅图片《清明上河图》(局部)和宋代仕女图的展示,让香港师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千年前的繁华市井。
在学校的百草园中,香港师生沿着小石径,观赏学生亲手种植的蔬菜和中草药。油菜花的香气扑面而来,蚕豆、薄荷、艾草等植物生机勃勃,展现了唐镇小学在劳动教育和跨学科实践中的丰硕成果。这一环节不仅让香港师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还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与乐趣。
唐镇小学的各种学习空间同样令人赞叹。台球中心、少先队队史馆、本草堂等,展现了学校在体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特色发展。香港师生对学校的台球课程尤感兴趣,在学校“金牌教练”洪吉的指导下,他们拿起球杆,体验了这项运动的魅力。
文化之魅——非遗“吉”市,传承与创新
为了让香港师生更深入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唐镇小学精心策划了“非遗‘吉’市”活动。学校中心大道上,14块展板展示了学校的特色课程和教学成果,而社团体验摊位则成为两地学生互动的主舞台。书法、古筝、台球、香囊、果茶等社团体验项目,让两地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学习之趣——课堂互动,共探新知
社团活动结束后,香港学生走进唐镇小学的课堂,与本地学生一起体验校本课程。9节精心设计的课程,涵盖语文、数学、美术、劳动及“米唐文化”校本课程,让香港师生感受到浦东教育的活力与创新。
语文课《千年梦圆在今朝》以航天为主题,学生在任务情境中探讨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数学课《小数的性质》通过游戏引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美术课《剪剪小窗花》让学生体验剪纸艺术,感受对称与镂空的美感;劳动课《百草园小卫士》通过辨别杂草,锻炼实践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校本课程《舌尖上的宋朝》通过《清明上河图》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宋代饮食文化;《探秘宋“筑”》以榫卯结构为主题,学生们化身“小小鲁班”,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活字印刷》让学生亲手制作印章,感受古代科技的魅力;《宋徽宗的双面人生》通过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多面性。课堂上,香港学生积极互动,展现出聪明活泼、彬彬有礼的风采。短短35分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友谊之树——心愿卡上的美好期许
活动尾声,两地师生齐聚学校“红领巾达义楼”多功能厅,举行欢送仪式暨艺术展演。楼坚用粤语致欢送辞,表达了对香港师生的诚挚祝福;香港南区官立小学副校长王淑德则以浦东本地话回应,感谢唐镇小学的热情接待。两校互赠礼物,象征着友谊的深厚与长久。
艺术展演中,唐镇小学的学生带来了舞蹈《晓春飞蝶》、戏剧《肚子里的安全事》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深情的演绎,让全场师生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当《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响起,骨肉同胞的情感在此刻升华。
仪式结束后,香港学生在友谊树上悬挂心愿卡。粉白色的卡片随风摇曳,宛如蝴蝶翩翩起舞,承载着两地少年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午餐后,两地师生依依惜别,相约再会。2025年春天的这场交流活动,不仅让香港师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让沪港两地的少年们心灵相通,友谊长存。
教育是触摸未来的工作,而文化交流是连接心灵的桥梁。愿沪港两地的少年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携手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