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中国古代读书故事》:还原古人读书图景 “沪上名医话健康”丛书:打造百姓身边的“健康宝典” 《脊柱侧弯一本通》:助力青少年少走“弯”路 《硬核“心”知识》:让心血管科普权威又易懂 “1+4”模式解锁科学育儿新密码
第02版:特别关注/专题 2025-08-20

《硬核“心”知识》:让心血管科普权威又易懂

高血压作为现代社会常见的慢性疾病,早已成为威胁家庭健康的“隐形杀手”。提及它,人们往往先联想到中老年群体,但数据显示,40岁以下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正快速攀升,这一病症正逐步向年轻人蔓延。

8月15日,2025上海书展现场,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处长张毅,携其主编的新书《硬核“心”知识 心血管守护指南》开展签售,并围绕心血管疾病防治核心要点,与读者深度交流。该书于今年5月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涵盖“塑造健康生活方式”“科学心脏管理”“识别危机预警信号”“明确疾病检查指标”“了解治疗核心要点”五大板块,围绕70余个话题,深入浅出讲解心血管保健知识与患者自我管理技巧。

活动中,张毅分享了对“科普”的理解:“科普核心是‘科学’与‘普及’的结合。”他指出,大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常停留在复杂检查报告、拗口诊断术语和深奥病理机制上,这类知识专业性强、理解门槛高,导致普通大众日常保健易陷误区。因此,深入浅出、清晰易懂的健康科普,以及具体可落地的生活指引,对患者尤为关键。

“近年来,我目睹了太多因错误科普酿成的悲剧。”张毅坦言,曾接诊一位老人——因轻信某“科普视频”中“阿司匹林可万能预防疾病”的说法,最终引发脑出血。他提到,短视频时代的“快餐式健康学”,让“每天八千步”“喝醋软化血管”等说法被无数人记住,却鲜少有人提及:这些结论背后的研究样本是否可靠?适用人群是否存在限制?“这也让我更加明确:科普的本质不是‘博眼球’,而应是‘负责任’。”

为传递负责任的科普,近三年来,张毅带领团队坚持运营微信视频号“毅心说”与微信公众号“每日毅讯”。团队立足大众心血管健康实际需求,以严谨、硬核的专业内容帮大众破解认知误区、提供实用指引,两大平台每日更新、从未间断。

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梳理内容,编撰出《硬核“心”知识 心血管守护指南》。不同于传统医学科普书偏重理论、语言深奥的特点,这本书在坚守专业性与科学性的同时,更聚焦实用性与通俗性:行文刻意避开复杂专业术语堆砌,通过具体指引帮读者将健康知识转化为日常行动,精准回应大众对易懂心血管保健知识的需求。书中每一篇章均从大众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同时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证据——所有“硬核证据”均源自《Nature》等国际医学顶刊,让科普既“好懂”又“可靠”。

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也在序言中写道:“我衷心希望,广大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深入了解心血管健康的奥秘,树立科学的心血管健康观念,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