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答读者问 30年心脏病患者植入“胶囊起搏器” 警惕“低龄儿童偷袭者”来袭 三次手术扭转“蓝孩子”人生 上海举办“爱牙日”宣传活动 广告 “海上科普”三周年“科学家论坛”启新篇 多团队攻坚10小时,少女在沪挣脱“死亡线”
第02版:人与健康 2025-09-24

多团队攻坚10小时,少女在沪挣脱“死亡线”

杨宁

“我又能呼吸了!”当13岁的媛媛(化名)轻声说出这句话时,守在病床旁的父母终于卸下了4个多月来的沉重包袱,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9月16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完成了一场历时近10小时的高难度双肺移植手术,将媛媛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四年辗转求医路

病情恶化命悬一线

媛媛自9岁起便被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这是一种罕见且进展迅猛的疾病,也是一种影响肺部和心脏的严重疾病,会导致右心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张、功能不全,最终出现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又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4年来,她辗转北京、上海多家医院,接受多种靶向药物治疗,但病情仍不断恶化。

今年7月,媛媛因严重呼吸困难、全身水肿、无法下床,被紧急转入肺科医院。此时,她的肺动脉压力已接近主动脉水平,命悬一线。

医院迅速组织胸外科、肺循环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并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安贞医院的专家开展线上会诊。专家一致认为:单纯药物治疗已无效,心肺联合移植风险过高,而“双肺移植+Potts分流术”是唯一可能挽救她生命的方案。Potts手术是通过在左肺动脉和降主动脉之间搭建人工管道的方式,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力。尽管手术风险极高,但考虑到患者心功能尚存恢复潜力,团队最终决定迎难而上。

多学科守护40天

女孩重获新生

8月4日,合适的供肺到位,但手术极其困难,国际上罕有此类病例报道。最终,主刀团队选择在体外循环系统的支持下,切开肺动脉直接关闭分流盲端,以稳妥的方式化解了难题。

手术历时近10小时,由肺科医院胸外科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外科团队联合完成。术后为应对左心功能恢复缓慢及供肺水肿,团队创新采用“半开放胸腔+无菌膜覆盖”的方式,减轻胸腔压力,并保留ECMO插管逐步减流,帮助心脏适应新的循环状态。

术后第一周,媛媛留在手术室内接受24小时不间断监护。其间出现两次胸腔出血,均经紧急探查止血后稳定。血库与上海市血液中心也全力保障用血需求,在多方协作下,媛媛逐步脱离ECMO 和呼吸机,左心功能日渐恢复,最终顺利关闭胸腔,转入普通监护室。

经过40多天的治疗与康复,媛媛目前已完全脱离生命支持系统,恢复自主进食和日常活动,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通讯员 杨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