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砖乡祝甸 去峡口,遇见千年之约
第02版:旅居生活 2025-10-29

砖乡祝甸

李南

◆撰稿/李南 供图/供稿方

青砖小路在雨雾里洇出墨色,顺着锦溪的水脉往深处走,祝甸的砖窑便从江南烟景里显了形。这里曾是明清皇家金砖的窑火重地,如今老窑址华丽转身文化馆,把六百年的窑烟,酿成了水乡独有的小资情调。

推开文化馆的木门,最先撞进眼帘的是砖窑改造的书吧。斑驳的窑壁保留着当年烧砖的烟火痕,深褐色的砖面上还能摸到细微的气孔,那是金砖“叩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秘密。书架嵌在弧形窑腔里,原木色与砖红色撞出温柔的层次感,阳光从天窗漏下来,在摊开的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选一本关于江南窑业的旧书,坐在窑壁边的藤椅上,指尖划过纸页时,仿佛能触到当年窑工们揉泥、制坯的温度。

书吧隔壁的咖啡馆,把砖窑的粗犷藏进了细腻里。吧台是用一块块“金砖”打磨而成,光脚踩上去能感受到温润的凉意,杯沿碰到砖面时,会发出清脆的“叮”声。点一杯“窑火拿铁”,拉花是小小的砖窑纹样,奶泡里混着淡淡的焦糖香,像把当年窑里的暖,都融进了这一口甜。临窗的座位正对着锦溪的湖泊,看乌篷船从窗下缓缓划过,船桨搅碎水面的光影,连咖啡的热气都变得慢悠悠的。

最让人惊喜的是窑洞酒店。老窑的穹顶被完整保留,酒桌就设在当年码放金砖的窑腔里,窑墙壁灯做成了窑火的造型,暖黄的光打在砖墙上,像极了夜间守窑时的微光。掀开窗帘就是自家小院,院角种着江南常见的芭蕉,雨天时听雨滴打在蕉叶上,和远处水巷的橹声叠在一起,连梦都沾着水乡的软。

文化馆的综合体里,藏着更多水乡生活的诗意。民宿是白墙黛瓦的江南院落,推开雕花木门,庭院里的石井栏边摆着青花瓷瓶,瓶里插着刚从河边采来的芦苇。清晨被鸟鸣唤醒,踩着露水去河边的码头,就能体验水上休闲运动——乘一叶皮划艇顺流而下,看两岸的水杉掠过肩头,偶尔能遇见渔民划着小渔船收网,渔网出水时溅起的水花,沾在脸上都是凉丝丝的。

若是带着孩子来,研学活动能把砖窑文化讲得生动有趣。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揉一块砖泥,亲手压出属于自己的砖坯,再用毛笔在坯体上题字,等着它慢慢阴干。孩子们追着窑工爷爷问“金砖真的能铺在皇宫里吗”,老人们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祝甸最珍贵的时光。

暮色降临时,文化馆的砖窑轮廓被路灯描上暖边。站在河边回望,老窑的烟囱与远处的石桥、近处的水埠头连在一起,砖的厚重与水的灵动,在这一刻刚柔相济。祝甸的美,从不是刻意的雕琢,而是把六百年的窑火,悄悄藏进了书吧的纸页、咖啡的香气和民宿的晨光里,等着每个来这里的人,慢慢读懂砖乡的温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