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打开院墙发现城市“新宝藏” 荣誉榜 上海建筑工程停车设置标准更新 长宁打造社区治理新典范
第02版:多维世界 2022-01-05
居民从“旁观者”到主导者、参与者、共享者

长宁打造社区治理新典范

长宁区在新时代社区治理示范点创建过程中,通过组织赋能,搭建民主平台,让群众共同参与治理,促进了全民参与、全民享有,提供了不少鲜活生动的社区治理示范案例。

百年弄堂悄然“蝶变”

由新华路211弄和329弄组成的新华别墅因极具异域风格的建筑群体而被称为“外国弄堂”。但声名远播的同时,外国弄堂也因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公共空间日益杂乱,让弄堂逐渐失去“光华”,黯淡了风采。

“社区提案”的机制“唤醒”了居民,让他们说出了心中的期待和愿景。经过数次意见征集、几度基层调研,一份凝聚民心、汇聚民智,体现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与多维度提高弄堂风光并重的“幸福方案”,在众人的期待中新鲜“出炉”!

早在设计方案敲定之初,就把“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幸福共享”的参与式规划模式放在了首位,先组织了一支由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队伍”全程参加讨论、议事。

看到自己的想法被采纳,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前所未有地高涨,自治热情也被点燃。一个个点睛又贴题的创意,为这条百年弄堂重新定义了“时髦”的概念,文化“足迹”也走出了新潮感。

从如今诗情画意的美丽街景可见一斑。随着“社区提案”机制的应用,社区居民发现,自己不愿意再做“旁观者”,要做就做主导者、参与者、共享者。

正是得益于这种聚焦共治视野的拓变,直接推动了社区居民责任感和议事协商能力的培养,为营造良好的社区共治氛围奠定了基础。

塑造滨水治理共同体

一湖清水,一番景致。纵横的河道,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成为滨水文韵慢行空间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当将泉口路区域打造成为集中展现历史气息和人文风貌的文化滨水公共空间的设想被提出时,人们就充满了期待。

想想容易,实施起来却没那么轻巧。在滨水公共空间项目实施伊始,就碰到了如何打开防汛通道的“拦路虎”。社区居民意见不一、态度也不明朗,居民区党组织探索形成的“五类五步”工作法,派上了大用场。

居民区党组织按照“议—提—行—督—评”五个步骤,消除了“疑难杂症”,扭转了居民们的态度,打开防汛通道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创新的条块协同工作机制,构建的是多方联动、多领域融合的格局。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成立滨水治理联盟,汇聚成了滨水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强大合力。

如今,“断点”变“亮点”、“难点”变“支点”、“堵点”变“拐点”,泉口路滨水文韵慢行空间的打造、滨水治理共同体的塑造,成为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时代内涵的生动实践。

激发“垂直社区”凝聚力

为充分发挥商圈楼宇党建核心枢纽集聚智慧、汇聚力量的作用,从初建天山驿空间到延伸6个服务站点,构成了天山商圈党建“一核多点”的阵地格局。

2021年,“T3圆梦园”就业服务空间的打造,实现了从“服务对象找我”到“我找服务对象”的转变,又谱写了提升区域就业环境凝聚优势力量的新篇章。

社区治理的经验成功“嫁接”到了“垂直社区”,让天山商圈“如虎添翼”,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商圈业态多、白领需求多,而党群服务站点的遍地开花,为打造“党建+活力商圈”装上了“加速器”,成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助推器”。

从“一条街”到“商圈”的跨越后,楼宇林立的天山商业街区有了“竖起来的社区”。在天山商圈12幢重点楼宇内成立“楼宇治理议事会”的做法,标志着天山商圈治理进入了体系化建设阶段。“求最大公约数”、“画最大同心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穿楼宇治理的细枝末节,并形成了一个涵盖“发现、决策、执行、监督、评估”各环节的闭环议事链,通过协商找到共性需求、找出解决方法的工作机制,着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面对“二元结构”,天山路街道探索建立楼居联动共建机制,一手拉着密集的居民区,一手拉着繁华的商圈,打破了“隔阂”,把社区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服务”往资源共享的道路上推,形成了“二元融合”的社区共治格局。

编自“上海长宁”公众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