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打开院墙发现城市“新宝藏” 荣誉榜 上海建筑工程停车设置标准更新 长宁打造社区治理新典范
第02版:多维世界 2022-01-05

上海建筑工程停车设置标准更新

新建商品房配套停车位不低于1户1位 颜静燕

近年来,上海的机动车发展数量呈现持续增长,随之引发停车难矛盾。记者近日获悉,为了缓解矛盾,由上海市道路运输局和公安交警部门共同修订的本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简称《标准》)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规定,商品房配建停车位指标调整为不低于1户1位的标准;医院建筑配建停车库(场)应为外来就医车辆设置预约车辆专用停车区,车位数比例不宜小于新建总车位数的50%;鼓励利用地下空间建设机动车停车设施,缓解家长临时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停车难问题。

前期,多部门联合对上海停车设施供应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小客车划线车位共计534.06万个,其中配建车位504.42万个、公共车位17.80万个、道路车位11.84万个。本市已形成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的供应体系。

其中,全市居住类车位354.07万个、非居住类车位179.99万个,居住类车位约占车位总量的2/3;中心区(内环线以内)车位60.92万个、外围区(内外环间)车位161.12万个、郊区(外环外)车位312.01万个;郊区车位增速明显大于中心区和外围区。

全市居住小区划线车位总数354万个,夜间小区停车总数403万辆,近12%的车辆停放在划线车位外的小区各类公共空间。其中,2000年前建成的小区在划线车位外的停车比例达24%,2001-2010年间建成的小区在划线车位外的停车比例也为24%,2011年之后建成的小区停车位总体供应平衡。

考虑了上海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趋势,修订后的《标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开发强度、不同建筑功能,提出差别化的停车位配建指标。

在住宅车位设置方面,修订后的《标准》进一步细分建筑类型,将住宅类型分为商品房、动迁安置房、自持性租赁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成套小户型住宅)、廉租房(成套单人行宿舍)、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住宅等类别。其中,商品房配建停车位指标调整为不低于1户1位的标准,并适当上调了一类、二类区域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经济适用房)的配建停车位指标;补充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住宅的配建停车位指标。

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内外部停车特征差异较大、学生接送早晚高峰时段的潮汐性停车矛盾,修订后的《标准》新增“教育类设施宜配置地下停车库,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宜按不少于教职工编制数的50%配建车位”的要求;明确宜结合学校围墙后退红线空间划定主要针对接送学生高峰时段的临时停车区,缓解临时接送的停车难问题;鼓励利用地下空间建设机动车停车设施,以及家长临时接送车位和学生等候空间。

记者 颜静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