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乐茶好时光:茶让岁月更美好 打造生态保护创新典范共商共建“人与自然共同体”
第08版:论坛/展会 2022-01-12
全球滨海论坛在江苏盐城开幕

打造生态保护创新典范共商共建“人与自然共同体”

唐闻宜

1月10日至1月11日,以“和谐共生: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全球滨海论坛在江苏盐城举行。作为全球滨海湿地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本次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围绕滨海湿地、迁飞候鸟、气候变化、海洋蓝碳、生物多样性等前瞻性、务实性、引领性议题开展深入探讨,为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智慧和经验。

拓展“两山”理论转化路径

随着人类沿海开发活动增加,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滨海地区已成为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带,滨海地区生态保护已成为全球的共同挑战。《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纷纷呼吁建立全球滨海论坛,促进以湿地为重点的滨海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自然资源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研究决定,将盐城市举办的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升格为部省联办的全球滨海论坛。

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77万公顷海岸型湿地,是全球9条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重要补给站,每年有数百万只鸟选择在这里停歇、繁殖或越冬,是丹顶鹤全球最大的越冬地,全球麋鹿最大的基因库。这片秘境之地,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万鸟翔集、生机勃勃,演绎了一幅美丽的冬日湿地画卷。

发挥世遗品牌“放大效应”

“世界遗产为盐城开启了世界之门,也为中国开展滨海湿地国际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前主席、黄海湿地研究院名誉院长章新胜高度评价“盐城行动”。

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湿地候鸟栖息地一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申遗成功,让盐城滨海湿地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后申遗时代,盐城积极拓展“两山”理论转化路径的务实举措,让“热度”持续升温,最终转变为中国新发展理念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

世遗保护是系统工程。坚持资源保护优先和污染治理的两手发力,统筹遗产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和文化宣传,努力“保良源,治损源”,发挥世遗品牌“放大效应”,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盐城答卷”愈发精彩。

探寻滨海湿地保护最优路径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致辞时表示,我国致力于推动举办全球滨海论坛,就是期待汇聚各方力量,共享生态文明理念,共商务实举措,共促联合行动,共建伙伴关系,共同呵护美丽的滨海家园。期待本届论坛取得广泛共识和丰硕成果,开启全球滨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此次论坛在盐城举办为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汇聚了广泛的国际智慧。”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储永宏表示,我们将以论坛举办为契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全球生态治理的国际化平台,推动形成具有国际引领的技术和标准;致力于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致力于推进生态高效能治理,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斌在发言时说,黄海湿地是大自然对盐城最好的馈赠,也是这座城市最靓丽的名片。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升格为全球滨海论坛,将进一步搭建引领生态治理的全球机制性平台,广泛凝聚保护滨海湿地的全球共识。“我们将更加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不断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我们将促进全球滨海城市加强沟通交流,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欢迎大家走进盐城,更好推动生态互助、发展互通、文明互鉴。”

经过与会各方的合作努力,《关于建立全球滨海论坛的倡议》在会前召开的国际咨询会上得到顺利通过。开幕式上,章新胜通报了倡议的主要内容。该倡议向全球发出,希望汇集各方智慧力量,努力把论坛建设成新型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国际滨海生态治理作出新贡献。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