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沪上人口大区,闵行区常住人口超过265万,居住小区超过1000个,疫情防控任务重、压力大。自疫情发生以来,闵行区按照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依托“党建领航·红色物业”共治格局,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推进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协同运转,凝聚广大社区志愿者,日夜坚守在社区抗疫前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传递着联手防“沪”、相互守“沪”的正能量,为居民平安保驾护航。
成为防疫“急先锋”
疫情突袭,闻令而动。区房管部门联合区物业服务企业党建联盟与区物业行业协会第一时间吹响了全区物业行业防控疫情的“集结号”,同心携手,“疫”无反顾地投身到社区防控的第一线,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社区是是疫情联防联控、遏制扩散蔓延的重要防线。大考面前,闵行物业人坚守“红色物业”初心,由于“常驻小区、熟悉居民、就地就近提供服务的优势”,他们自然成为社区防疫的中坚力量,发挥了急先锋的作用。在区镇社区三级防疫部署下,闵行17000多名物业人两个多月来吃住在社区,在确保正常物业服务不间断的情况下,克服了巨大的心理和工作压力,从人员出入管理,各类物资的接收、消毒、储存和“最后一百米”配送,全员核酸检测、抗原筛查的配合实施,到小区环境清洁预防性消毒、快递包裹“凡进必消”,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等,承担了《合同》契约之外的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铮铮誓言。
为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在疫情防控全面向好的关键时期,闵行物业人继续发挥“服务在一线、坚守在一线”的物业人精神,根据常态化社区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从重点守好小区卡口、严把清洁消毒关口、规范垃圾收运端口等方面,全面筑牢社区防疫屏障,合力争创“无疫小区”。
此外,万科、华侨城、上实、永升等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派驻员工尽锐出战,前往辖区“方舱”医院进行定点支援,冲锋在前、日夜奋战,用实际行动书写责任担当,用炙热之心守护共同家园。
撬动社区共治力量
在社区,也有这么一股力量,同心抗疫,架起了居民“连心桥”,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他们就是小区的“业委会”。在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他们撬动居民自治共治力量,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自发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社区还缺人手吗?”“您好,我能报名志愿者吗?”“我也可以”……
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众中,每当业委会发布志愿者招募令,总能第一时间收到积极的回应。业委会吹哨、志愿者集结,居民哪里需要,他们就去哪里——帮助居民搬运生活物资,在小区分发抗疫包、维持核酸检测秩序,消杀快递包裹,帮助居民解决订菜难、就医、配药、社区团购备案及保障类人员进出登记等问题。
一些腿脚不便、年事已高的业委会成员也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社区工作,他们充当起了民生热线的“接线员”,每日要接听数百通电话,面对发牢骚的居民,业委会成员仔细聆听、耐心解释、及时沟通只为消除居民们的疑惑和不解。对于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们一一做好记录,整理后交给居委会,做好问题纾解的“传声筒”。
在踊跃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中,业委会成为了社区共治的一股重要力量,正激发着居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为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疫情防控中,科技智慧手段也成为社区防疫的重要帮手。5月中旬,闵行区在住宅小区“场所码”全覆盖张贴的基础上,又同步部署安装了“数字哨兵”。通行人员只需在刷脸的同时扫码或者刷身份证,就能快速实现“人、证、码、温”四个维度多重数据的快速匹配核查,显示最新核酸检测报告时间和结果,让社区管控信息一目了然,并通过语音实时进行提示,为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屏障再加一道“安全锁”。数字哨兵”上岗以后,大大提升了扫码核验效率,减轻了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能精准筛查来往人员健康状况。鉴于此,常态化疫情管控模式也正由“民治”向“智治”实现跨越式转变。
下一阶段,闵行“红色物业”社区治理模式在落实常态化防疫措施、守护居民安全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累更多更有效的经验。摘编自“上海物业”公众号